南川融媒訊(見習記者 盧婭玲)4月10日,三泉鎮蓮花村的平菇生產廠內,30余個黑色大棚在春日陽光下錯落有致。占地50余畝的生產基地正逐步實現自動化轉型,為當地農業現代化注入新活力。
“我們主要供應夏季市場,與重慶市內大部分平菇生產廠形成錯峰互補。”重慶盛竑源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唐國麗介紹。平菇對生長環境的溫度和濕度要求較高,而蓮花村海拔1260米左右,春夏季節氣溫在15℃至25℃之間,為平菇生長提供了天然優勢。
為提升產量并降低人力成本,工廠正加速引入機械化設備。“新購置的菌包生產機器實現了標準化操作,僅需3人即可完成過去10余人的工作量,增產幅度達15%。”唐國麗表示,機械化生產不僅提高了效率,還有效避免了人工操作中的誤差。
在生產大棚內,工人們正忙碌地平整土地、搭建菌包。一排排菌包整齊壘放,工人們時不時躬身查看菌絲生長情況。“現在已經發白了,預計4月底菌包將完全發白,屆時即可進入采收期。”唐國麗介紹。平菇生產為循環過程,一茬采收后可繼續生長,直至菌包營養耗盡。今年在半機械化生產模式下,預計可生產17萬袋菌包,年產量約25萬公斤,較往年產量顯著提升。
平菇產業的興起也為周邊農戶提供了就業機會。50歲的肖應倫已在廠內務工一年多,他說:“在家門口就能務工,既能補貼家用,又方便照顧家庭,工作強度也不大,上完班還能回家種菜,非常方便。”
目前,該平菇生產廠的產品主要銷往中心城區大型批發市場,市場需求旺盛。唐國麗表示,下一步將擴大生產規模,引入更多自動化設備,實現全流程機械化,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