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獻策聚共識 奮勇爭先謀發展
市兩會南川代表委員建言獻策助發展
南川融媒訊(記者 盛余多)自1月18日起,重慶進入2025年“兩會時間”。連日來,南川代表團代表和住南市政協委員從產業升級、項目建設、現代農業、旅游康養、基礎設施,到全面深化改革、民生福祉改善,用一條條鮮活的意見和建議匯聚成市兩會上的南川好聲音,努力當好市委、市政府決策的“智囊團”,為現代化新重慶建設凝聚智慧與力量。
加快廣涪柳鐵路建設
推動西部陸海新通道高質量發展
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加快構建現代化集疏運體系,提速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對南川而言,這既是使命,也是機遇。”市人大代表汪曉宇說。
南川是西部陸海新通道重慶南向重要物流節點,目前已經形成“3橫3縱3聯”高速公路網,渝廈高鐵重慶段也將在今年建成投用。但在貨運鐵路方面,還缺乏一條大容量、高效率的國家干線貨運鐵路,成為制約西部陸海新通道節點城市建設的主要因素。
汪曉宇說,南川已逐步構建起特色鮮明的產業體系,眾多企業對物料流轉有較高的物流需求,工業園區重點企業年物流量達2600萬噸以上。廣涪柳鐵路的建設將進一步強化南川的交通樞紐地位,加快推進南川區域運輸結構優化調整,促進長距離大宗物資“公轉鐵”,大幅度降低物流成本,更好地助力南川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節點城市。廣涪柳鐵路還能進一步加強重慶主城都市區與渝東南、黔北地區的經濟聯系與人員往來,促進區域間資源共享、優勢互補。
因此,汪曉宇提出了《關于加快廣涪柳鐵路建設推動西部陸海新通道高質量發展的建議》,希望將廣涪柳鐵路納入國家鐵路近期發展規劃、國鐵集團建設項目年度計劃,采用經由南川并直接向南延伸線路進入貴州境內的規劃設計方案,填補南川至渝東南、黔北地區鐵路網的空白,推動“線形好、路線優、通道更便捷”的南向出海貨運大通道建成,更好地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發展。
積極推動園區擴區 助力工業經濟發展
“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這給南川推進工業項目建設,構建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的發展思路增添了信心、堅定了決心。”市人大代表宋東斌說。
南川工業園區水江化工產業園是8個市級化工產業園區之一,已入駐工業企業57家,預計2024年實現規上工業產值35.6億元,同比增長3%。但是,隨著園區持續開發建設和新招商項目不斷入駐,已批準的化工園區用地指標漸趨緊張,剩余面積難以滿足當前及未來項目布局需求。
“南川工業要發展壯大,園區擴容勢在必行。”宋東斌說,此次兩會他帶來了《關于支持南川工業園區水江化工產業園擴區的建議》,希望市級部門加大對水江化工產業園拓區所需各類規劃修編、基礎設施完善提級等工作的指導和支持,幫助南川區盡快完成拓區審批工作;推動瑞科生物航空燃料及潤滑油項目開工建設,推動一批在談化工項目盡快簽約落地。
完善老年助餐政策體系 助力銀發經濟發展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深,老年助餐服務作為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對于解決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提升老年生活質量具有重大意義。”市政協委員劉文明說,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開展新時代“銀齡行動”,發展銀發經濟,為該項工作提供了遵循和行動指南。
劉文明說,目前全市已建成老年食堂助餐點1500余個,但在實際推進過程中,老年助餐服務面臨著一系列亟待解決的問題,仍存在支持政策不完善、規范化程度不夠高、監管不到位等問題。
為此,劉文明提出了《關于完善老年助餐政策體系助力銀發經濟的建議》,建議強化政策支撐,保障持續發展。如,設立老年人助餐服務專項基金,整合財政撥款、福彩公益金等政府資金,為助餐服務提供穩定的資金支持;出臺優惠政策,鼓勵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通過捐贈、設立基金等方式參與老年助餐服務;對參與助餐服務的企業和社會組織,給予稅收減免、貸款融資等激勵措施。
劉文明建議,要健全監管機制,確保服務安全。如,建立多部門聯合監管機制,加強對食品采購、加工、儲存、配送等全過程的監督檢查,建立健全食品原材料追溯體系,確保食品來源可查、去向可追;制定老年助餐服務質量量化評估標準,定期對助餐服務機構進行考核評估,對不達標的助餐服務機構,責令限期整改,整改仍不合格的,取消其服務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