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一位來自一線的普通教師。在這個紛繁復雜的世界里,總有一些人,如同夜空中明亮的星,以其獨特的光芒溫暖著人心,照亮著我的前行的道路。婁阿姨就是其中一位,她用偉大的母愛,以及師者般的堅韌與智慧,四十多年如一日地照顧身患重度腦癱的兒子,感動著我。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婁阿姨的世界,去感受這份直達心底的溫暖和力量!
婁阿姨是東城街道長亭社區的普通居民,兒子張勇剛生下來,整個人都軟趴趴的,癱作一團,一周都不睜眼,哭聲卻晝夜難停。察覺到異常后,孩子未滿月,婁阿姨就獨自帶著他,想方設法地搭上了一輛貨車去縣城看病,駕駛室里坐不下,她就抱著兒子坐在貨車車廂里。那是3月的新疆,寒冷緊握著每一寸土地,但在阿姨心里,那卻是一個寒冷與希望交織的季節。
兒子張勇后來被診斷為重度腦癱,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全都不行。“麻繩專挑細處斷,厄運專找苦命人”——張爸在張勇11歲時因腦溢血又意外離世。面對命運的重重打擊,善良的婁阿姨,作為母親她沒有逃避、沒有放棄,而是用師者一般的冷靜與堅定,迎難而上。
在婁阿姨的臉上完全看不出有一點兒生活的苦悶與不幸,她總是帶著樂觀的笑容,讓人感到十分溫暖、親切!
有人問她:“難嗎?想過放棄嗎?”婁阿姨篤定地說:“難,是什么時候都難!但放棄他、不要他,從來都沒想過!”婁阿姨在生活與學習上對張勇十分盡心,日復一日不離身地悉心照料他,甚至買給張勇的書都比其他孩子貴得多。她認為兒子既然生下來了,就要對他負責到底。
婁阿姨之前經社區介紹去掃地,只能把兒子張勇留在家中。他當時剛開始學習認字,看電視遇到不懂的就想要拿《辭海》去查閱,無奈姐弟們嫌棄他用舌頭翻書,所以把書藏到二樓上去。而張勇他背靠著墻壁試圖用自己“不聽使喚”的四肢挪動著上樓去找書,毫無疑問,他摔了下來,又爬,再爬……右上唇摔破了,牙齒也摔掉四顆卻也沒能上樓去。說到這里,婁阿姨滿是心疼。從那以后,她就再也沒有出去做過任何事,也完全沒有了自己,她的一切都緊緊跟張勇“捆綁”在了一起。
婁阿姨憶起很早以前,每次推張勇到小學門口時,張勇就不走了,用阿姨的話說是:“看啊,看啊,他好想上學哦。” 一旁的婁阿姨心中涌動著無盡的溫柔與感動,她雖然讀書不多,卻也深知不拋棄不放棄的理念,她意識到,盡管兒子的身體被命運束縛,但那顆求知若渴的心,卻比任何人都要自由、都要堅強。所以,當張勇因身體原因不能和其他伙伴一起讀書認字時,是婁阿姨不厭其煩地念各種課文給他啟蒙,并且,只要是張勇學習上的要求,她都傾盡所有去滿足。
張勇雖然沒有上過一天學,但在他的求知路上,婁阿姨無疑是最大的“功臣”。親戚朋友家孩子念過的各種舊教材,婁阿姨都會幫他“淘”來。看書看得不過癮的張勇在電視上看見同樣腦癱的趙晨飛用鼻尖完成自己創作時,他深受鼓舞,于是提出要買電腦、要寫文章。在2009年時,電腦十分昂貴,婁阿姨猶豫、糾結,對比了整整一年,東拼西湊借到近4000元,最終買下了最便宜的一款——長城牌筆記本電腦。于是才有了張勇口含筷子打字、寫文章、投稿,且獲得稿費,從而實現了自食其力。買電腦這筆錢,阿姨種菜賣了整整一年才還清。“為什么不批發菜來賣呢?”她笑著回答:“自己種不需要本錢,賣不出去,自己還能吃,不會虧。”
每當談及兒子張勇,婁阿姨的臉上總是洋溢著難以掩飾的自豪,仿佛有說不完的話溢于言表。從張勇如何以不屈不撓的精神,克服生活中的重重困難,到他在學習乃至寫作中表現出的才華與樂觀,阿姨都能如數家珍般娓娓道來。每一個故事都充滿了鼓舞人心的力量,讓人不禁為之動容,她的眼神里閃爍著溫柔而堅定的光芒。在她心中,兒子張勇不僅是她的驕傲,更是她用全部愛與支持澆灌出的最美麗的花朵。
婁阿姨的故事宛若一面鏡子,映照出教育最本真的樣子:以愛育愛,以心傳心,讓孩子真切地感知到成長的喜悅和尊嚴。在教育的廣闊天地里,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種子,或許有的生長得緩慢些,或許有的需要更多的陽光雨露,但每一顆種子都蘊含著破土而出的力量,都渴望綻放屬于自己的光彩!
作為一名老師,或許在教學生涯中我會遇到張勇這樣的學生,我會像婁阿姨一樣以愛為舟,以責任為帆,引領孩子們向著光明和希望前行嗎?我相信自己:會!這就是感動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