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環線串點成線帶火一片
發布時間:2024-09-29 08:50:29 來源:
新聞摘要:

 

  □ 重慶日報記者 周傳勇

  9月19日,汽車駛進南川區“大金佛山178環山趣駕”精品游線(以下簡稱178環線)后,天氣逐漸涼爽,高山峽谷、森林草甸、河流湖泊、田園鄉村,讓人應接不暇,游客在此漂流、露營、體驗民宿、品嘗特色農產品,悠閑愜意。

  “最近天氣炎熱,高峰時期,村里每天都有3000多名游客前來露營、賞景、體驗民宿,部分在建的民宿也‘被迫’提前營業。大家都有一個幸福的煩惱——游客太多了!”南川區金山鎮龍山村黨支部書記楊顯軍說,自去年178環線正式對外推出以來,進村游客增加好幾倍,不少村民回村打造精品民宿、露營基地。目前,全村已經擁有80多家農家樂、民宿,7個露營基地。

  據了解,去年南川立足世界自然遺產金佛山生態資源優勢,創新推出全程約178公里的178環線,帶動沿線旅游資源高效串聯、村民變老板、農房變客房、土特產變旅游商品,實現就業4萬余人次,戶均增收5000余元。今年1至8月,南川接待游客2849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超180.3億元,同比增長10.5%、11%。

  一條路,為何能帶來如此變化?

  零散資源變聯合體,高效串聯旅游資源單體

  “金佛山面積達1300平方公里,分布著神龍峽、金山湖、龍崖城、山王坪等509處旅游資源單體,旅游資源豐富。”南川區文旅委相關負責人說,這些旅游資源分布較散,以前游客主要前往金佛山核心景區,到過山頂就離開了。同時由于缺乏有效的資源整合,環山各景點單打獨斗,導致旅游產業結構單一,主要停留在“門票經濟”上,對周邊鄉村發展帶動效應不足。

  去年4月,南川區整合串聯金佛山周邊14個鎮街、沿線68個村(社區)、509處旅游資源單體,形成全程約178公里的精品環山自駕游線,推出游樂、美食、民宿、露營四張地圖,串聯起各鎮旅游資源,一體發展,并在沿線設立了19個自駕驛站、20個觀景臺、27個停車場、29處旅游廁所,有效解決停車難、觀景難、如廁難的問題。

  通達度高了、配套好了,如何增加游玩樂趣?

  該負責人介紹,178環線的沿線引進了滑雪、滑翔傘、飛拉達等山地戶外運動項目20余個,形成金山湖、山王坪兩大戶外運動產業集群,還推出重慶“一號步道”徒步線路,戶外運動休閑旅游線路3條,建成金佛山國際山地戶外運動公園、太平場越野公園、黎香湖水上運動公園等戶外運動營地4個,打造夏季耍水項目神龍峽、金山湖漂流2處,形成了旅游消費新熱點。

  去年,178環線吸引自駕車輛超400萬輛次。

  農房變客房,建成精品民宿80家

  走進龍山村,小橋、流水、綠樹,相映成趣,一棟棟灰白的農房散落山間,仿佛一幅山水畫。漫步其中,三四棟高端民宿格外亮眼。“178環線火了之后,游客多了,回村創業的村民也多,這都是返鄉村民改造或新建的。”楊顯軍說,今年游客需求較大,村民只能“被迫”一邊建一邊營業,其中就有曹興友。

  龍山村附近有龍山古銀杏林、石門山等自然景觀,每年都有人到村里登山、玩水。2013年開始,不少村民用自家房子開起了農家樂。“當時村子的知名度不高,人流量不大,能夠帶來的效益也有限。”曹興友說,起初他也想在村里創業,但擔心行情不好,一直沒下定決心。

  直到178環線推出后,龍山村的旅游業逐漸紅火起來。“村子周邊的河道、廁所都進行了改造,還新建了停車場、休閑廣場,游客游玩越來越方便,人氣也越來越旺。”楊顯軍說,人多了,消費要求也提高了,農家樂難以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高端民宿成為趨勢。

  看著村里的變化,曹興友也回到村里拆掉部分老房子建起高端民宿。“今年7月,民宿還沒建好就有游客上門,我們只能邊建邊營業。”曹興友說,僅兩個月時間,民宿營業額就超過了2萬元。

  結合區內生態資源、重點旅游資源、八大康養組團等,南川總體布局以金佛山為核心,圍繞178環線,采取“集群﹢點狀”的布局模式,構建大觀和金佛山東西南北坡共5個民宿集聚區。目前,南川已建成80家精品民宿,今年新增17家。

  土特產變旅游商品,方竹筍年產值超5億元

  “這些鮮竹筍要發到北京和上海,得快點包裝好。”9月19日,南川區頭渡鎮柏枝村村民張家兵在城區的竹筍直營門店里打包新鮮方竹筍。忙碌間,他手機上的消息不斷,“每天都有到金佛山景區旅游的人加我微信要買方竹筍,供不應求。”

  自張家兵記事起,賣竹筍就是家里的重要收入,但生意從沒這么紅火過。“以前大家都沒有經營管理意識,任由山上的竹筍野蠻生長,到時間就去挖,再等采購商上門采購。”張家兵說,他打理的200畝地每年大約能產四五千斤竹筍,每斤價格也在兩三元左右,效益較低。

  為了拓寬銷路,2018年,張家兵到南川城區開了一家竹筍直營門店。“由于沒啥名氣,門店銷路一直打不開,我還嘗試給竹筍加工企業供貨,價格也不好。”張家兵通過網絡直播銷售竹筍,訂單量才一點點多起來,但依舊供大于求。

  直到178環線推出后,頭渡鎮去年接待游客量也達到15萬人次,創歷史新高,張家兵的竹筍銷量迎來爆發式增長。

  為方便筍農運輸,保證供貨,近年來,南川累計投入280萬元建設方竹產業路和生產巡護便道。“以前大家上山挖筍不僅費時費力,運送量還小,很難滿足客戶需求,如今路通了,不僅成本降低了,供貨也有了保障。”張家兵說,頭渡鎮成立了商會,聚集全鎮的民宿、露營基地,并在他們的店內擺放匯總著全鎮筍農聯系方式的二維碼,游客只需要掃碼就可以直接聯系筍農,下單購買,“商會專門建立賣筍的微信群,統一調配資源。如今旺季時我的銷售額能達到3000元,是之前的好幾倍。”

  據介紹,金佛山方竹筍種植面積已達24萬畝,年產2.5萬噸左右,年產值超過5億元,輻射帶動周邊5萬筍農增收致富。

 

相關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