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川中圖村化解來村務工人員吃飯難題
“種糧食堂”把午餐送到田間地頭

“種糧食堂”將“外賣”送到田間地頭供村民就餐。記者 陳姍 攝
重慶日報訊(重慶日報記者 栗園園)這段時間,南川區河圖鎮中圖村村民們正忙著收高粱、收水稻。9月1日上午11點半,一輛三輪車緩緩停在一片高粱地邊,司機周文政朝地里大聲吆喝:“開飯嘍,快過來吃午飯了!‘種糧食堂’的‘外賣’來了!”
不一會兒,便有村民背著背簍陸續從高粱地里鉆出,周文政快步繞到車后,揭開紗布,露出幾盆飯菜,有酸菜滑肉、青椒炒肉、涼拌黃瓜、煮糯玉米、炒絲瓜、炒南瓜等。村民立即放下背簍,圍在三輪車邊吃了起來。
“‘種糧食堂’是我們專門為來村務工的外村人吃上午飯而設立的。”中圖村黨支部書記唐科忠介紹,在建“種糧食堂”之前,因為沒有解決午飯的問題,外村人不愿到中圖村來種地。
2021年,唐科忠返鄉擔任村黨支部書記,牽頭成立了股份經濟聯合社,利用本村1200多畝耕地資源,帶動農民發展產業增收。
在河圖鎮,大多數耕地只種一季作物,為了提高耕地收益,唐科忠重新制定了生產計劃,一塊地種植兩季糧油作物:種完大豆種玉米,或是收了水稻種油菜。因此,中圖村幾乎一年四季都有農活干,需要大量農村勞動力。
但問題很快顯現——村里的年輕人大多外出務工,全村65歲以下的勞動力僅剩下70余人,而且還以婦女為主,要完成這些農活,人手根本不夠。
“我們想從周邊村子招人,但沒有人愿意來。”唐科忠解釋,外村人沒有地方吃午飯,如果趕回去做飯,趕車不方便,時間也來不及。
2023年,中圖村股份經濟聯合社通過種糧油作物賺了37萬元,唐科忠決定拿出一部分錢,將閑置的老村委會改造成便民食堂,為務工人員提供午餐。
今年4月,這個“種糧食堂”正式營業。唐科忠和村民商量,每天從務工費里扣除10元錢作餐費,大家覺得實惠又方便,都表示贊成。
短短幾個月,周邊上河村、虎頭村、冒水村等地來中圖村務工的村民累計已有200多人,他們中午都到“種糧食堂”就餐。
最近是水稻收獲時節,“種糧食堂”除接待村民外,還迎來了一支河南的機收隊伍。“我們這個隊伍從事機收有20多年了,我也跟著天南海北跑,午飯一般都是煮點面條簡單對付一下,從來沒有遇到過這樣的便民食堂,讓我們莊稼人也吃上了‘工作餐’,感覺特別暖心!”30多歲的機手劉文舉對“種糧食堂”連聲點贊。
(原載《重慶日報》9月9日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