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懶懶山谷不止民宿受歡迎,這里的親子園區也備受游客青睞。記者 陳姍 攝
□ 記者 劉曉娟
暑熱天氣的周末時光,南平鎮集鎮到永安村沿線車輛川流不息,神龍峽景區里,一艘艘皮劃艇順流而下,在青山綠水間過險灘、越激流、沖浪尖。經過平緩路段時,游客或慢悠悠地劃著船,或直接拿出水槍、水瓢打水仗,現場一片歡聲笑語。
距離神龍峽1.5公里的永安村啟明小苑的農耕園內花香宜人,農耕物件整齊,獨特的鄉村美景吸引了不少游客來這里拍照、打卡。廚房內菜刀砧板咚咚碰撞,小灶煙火升騰,業主鄒啟明正忙著招待客人。“一天招待十多桌客人是常事,特別是周末,房間有時還不夠住。”
“流量”轉換成“留量”,是鄉村旅游“進階”的必答題。南平鎮鎮長程文力介紹,以前,游客往往是白天看景、晚上走人。究其原因,主要是無法滿足游客“吃住行游購娛”需求。
去年,南平鎮以打造“里隱鄉居”為突破口,實施人居環境整治,對居民庭院風貌進行原鄉原味改造,推動農戶對農家樂進行提檔升級,鄒啟明家便是其中之一,“庭院美麗整潔,周邊公廁更是古樸干凈,游客來了也愿意在這里停留,甚至多住幾天”。
住一間具有當地民俗特色的旅游民宿,成了越來越多人的追求。紅山村懶懶山谷也成了游客在南平鄉村游的不二選擇。游玩后來這里的懶時光草地上歇息,聽著溪流聲,在紅磚搭成的土灶上燒烤,在草坪上露營,夜幕降臨,吹著晚風,或蕩著秋千或坐在谷堆上看電影、觀星空,“懶懶”享受慢生活。
而懶懶山谷,不止民宿受歡迎,這里的親子園區也備受游客青睞。業主聶宏打造了一個讓孩子們親近大自然的樂園。在這里,大家可以放慢腳步,減緩節奏,沐浴陽光,俯身觀察一草一木,做做手工,玩玩游戲,為長期緊繃的神經松松弦,體驗自然之樂。
在南平鎮景秀村的“苗家火鍋”店里,賓客圍坐在餐桌前,體驗苗家飲食風情。
“吃住行游購娛”,在旅游的六要素中,“吃”排在首位,南平鎮融合苗家文化打造特色苗家火鍋,吸引了很多游客前來體驗。店員楊飛便是一位苗族人,“全牛宴是我們苗家人逢年過節必不可少的一個儀式,現在有很多客人都是被全牛火鍋吸引過來,每天要賣三四十公斤牛肉。”
與此同時,該鎮結合有機藍莓、碧夢葡萄、有機蔬菜、高山脆桃等特色產業,開發采摘觀光、農事體驗項目,初步形成集采摘、娛樂、休閑于一體的現代農業產業;打造里隱洞、寶象寺人文景觀,開發剪紙文化,打造特色文旅產品,豐富南平旅游底蘊。
體驗神龍峽漂流、玩水上樂園、采富硒葡萄、品原滋果酒、賞農耕美景、吃苗家火鍋、住特色民宿、感非遺文化……
南平鎮依托神龍峽景區優勢,充分利用“峽、壩、寺、洞、廠、群、佛”等自然和人文資源,以神龍峽為中心向外輻射,將旅游、產業、環境、文化相融合,圍繞線路豐富產品業態,注重旅游業態創新,不斷完善旅游產業配套設施,讓游客能來得了、住得下、玩得開心。
據了解,該鎮將以提檔升級環線公路為紐帶,拓寬改造神龍峽景區至金佛山西坡、萬盛黑山谷兩條旅游公路,持續提升沿線農家樂品質,開發南平旅游小程序,更加方便游客“吃住行游購娛”。同時,重點打造三線建設文化,盤活紅山廠等閑置資產,進一步推廣非遺手工編織、剪紙等文創產品,發展庭院經濟、過夜經濟,推進農文旅融合,賦能鄉村振興的共富路,不斷推進南平高質量發展。
記者手記
豐富業態引客、留客、聚客
近年來,我區“178”環山趣駕持續火熱,南平鎮也享受到“流量”紅利。該鎮通過一系列舉措有效留住了一部分游客,但由于業態不夠豐富的問題,娛樂休閑功能顯得不足,依然有大量游客“白天看景,晚上走人”,并沒有產生二次消費和長時間的停留。
旅游包含吃、住、行、游、購、娛等諸多要素,可以從滿足居民及游客多元休閑消費需求出發,明確自己最特色的IP,深挖和開發特色與體驗感極佳的旅游產品,通過吃、住、行、游、購、娛等產業相關要素的業態化創新組合,因地制宜打造符合市場需求的鄉土特色產業,借助鄉村獨特的自然資源和生態優勢,融合民俗、地域等特色文化,發展夜經濟,豐富業態,創造多元化的消費場景,延長游客的游玩時間,力爭讓更多游客留下來、住下來、來了還想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