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客在金山湖體驗漂流的樂趣。
記者 雷子欣
金山鎮地處金佛山、柏枝山、箐壩山“三山”璧合腹地,位于金佛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這里景色秀美、物產豐富、商貿發達、文化繁榮,是避暑納涼的絕佳勝地。近年來,作為“178”環線的重要節點,金山鎮圍繞“好吃、好玩、好禮”,積極推進農文旅商融合發展。
立足優勢
產業發展勢頭足
這段時間,每天晚飯后,玉泉村糯玉米種植大戶王啓剛就組織農戶到糯玉米地里采摘糯玉米,從晚上6點到9點,糯玉米地里總能看到星星點點的人影。“這兩天忙著給城區的水果連鎖超市供應,那邊一天一個電話的催,根本忙不過來。”王啓剛說。
金山鎮玉泉村平均海拔1300米,地勢開闊連片,陽光充足,特別適合種植高山糯玉米及高山蔬菜。種植大戶王啓剛于2008年成立了專業合作社,2010年流轉本村800多畝撂荒地,堅持種植高山糯玉米15年,合作社現已帶動本村發展糯玉米2000多畝,新增產值400多萬元,解決100多人的臨時就業,其中有11戶脫貧戶。
近年來,王啓剛帶領種植戶實踐總結出高山糯玉米階梯種植技術,填補市場需求,延長鮮糯玉米供貨期,推動了高山糯玉米產業的持續穩定發展。基地獨特的自然環境和海拔優勢孕育了糯玉米獨有的軟糯醇香,合作社不斷加大有機肥投入,提高種植技術,保證基地產品質量。同時,與重慶豐必達農業服務公司進行合作,共同推動我區糯玉米產業發展,把“金佛山糯玉米”品牌建設成為特色農產品金字招牌。
除了高山糯玉米,李子、葡萄、無花果等產業也穩步發展。今年上半年,全鎮投資275萬元完成新建產業路1.5公里,安裝水管13.5公里,新建蓄水池2口,安裝防護網4公里;維修溝渠4.4公里,新建溝渠200米、堡坎400立方米;新建提灌站1個;為糯玉米加工項目添置全自動機械化設備7臺。上半年,金山鎮的晚熟李、無花果、方竹筍、紅提、中草藥等農產品實現訂單量破萬。
盤活資源
旅游出行人氣旺
金山鎮旅游資源豐富,不僅有“三岔溝”“清溪溝”“懸崖村”“科門寨盤山路”等熱門景點,還可到金山湖漂流享受穿越湖山的清涼與刺激。
金山湖漂流項目水源源自金佛山天然泉水,河道水質清澈見底,沿途擁有峽谷淺灘、深潭、激流、緩流、天然滑道等自然風光,是重慶2小時都市經濟圈休閑度假和戶外運動體驗的勝地。
在院星村的金山湖漂流起點,游客們正排隊等待漂流。“這里風景優美,水流有急有緩,十分好玩。”游客王先生一家從合川過來游玩,兩個大人加一個小孩乘坐一艘漂流船,隨著河水流動的方向,他們沖下第一個陡坡,尖叫聲和歡笑聲此起彼伏。現場工作人員介紹,漂流全長3.5公里,體驗時間約60~90分鐘,項目以“山、水石、植物、村落”為資源依托,打造重慶首個“生態休閑漂流+夢幻夜漂+親子漂流”運動體驗基地。
從起點出發沿河而下可到達終點的金山文旅小鎮。金山文旅小鎮占地面積120余畝,是“178”環線的重要節點。小鎮集聚特色酒店、鄉村民宿集群、精致露營基地、卡丁車體驗場、農耕體驗基地、水上娛樂項目、戶外足球場、學校研學基地等特色業態于一體,能全面滿足游客和大眾休閑度假、餐飲住宿、民俗體驗、戶外運動、拓展訓練、會務接待等多元化需求。自項目投用以來,深受廣大游客青睞,實現年接待游客達3萬余人次。
金山鎮鎮長魏朗介紹,下一步將與當地村民聯動,采取城市居民認領、認種等農場模式,將金山文旅小鎮打造成吃、住、玩、休閑、健康生活的旅游綜合體。
深耕文化
商旅融合奔頭好
在金山湖漂流游客中心,不少游客簇擁在非遺手工坊展柜周圍,只見柜臺上陳列著各式畫作——清雅高潔之竹、純潔美麗之荷,翩翩起舞之蝶……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這是名叫金佛山筍殼畫的佳品。
“筍殼畫”顧名思義也就是取材于各類竹子(方竹、楠竹、斑竹等)筍殼的手工制品。金佛山筍殼畫形成于清朝末期,是流傳于金佛山南坡的一種傳統技藝。筍殼經晾曬、熨燙、構型、剪裁、烙燙、裝裱等十六道工序,融入中國水墨畫、剪紙、雕刻等技法,以每幅畫案的色調根據筍殼斑紋修剪,粘貼成圖畫。具有題材廣泛、造型淳樸、藏巧于拙、格調高雅的特點,極具藝術價值。“筍殼畫既環保又好看,價格也算實惠,買回家當裝飾品和送人都不錯。”游客孟女士說道。
為做好文化傳承和保護,金山鎮將非遺傳承與學校教育相結合,在金山小學建成“筍殼畫教育體驗培訓基地”,多名師生、志愿者共同參與“筍殼畫”作品研學創作。為促進文化產業化發展,金山鎮依托民間文化傳統技藝,發展小河手工米粉、面條等加工廠25家,油粽子、油糍等小吃餐飲企業46家,竹編、藤椅、盆景等傳統手工藝制作坊6家,開發金山風物“伴手禮”,積極打造具有金山辨識度的文旅產品。金山鎮還依托金佛山積極推進精品體育賽事活動,成功承辦首屆金佛山半程馬拉松賽、南川區首屆露營·民宿·冰雪歡樂節等大型賽事,進一步推進了農文體旅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