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個大圓潤的無花果讓游客體驗了采摘的樂趣,更讓當地農戶實現了增收致富。記者 甘昊旻 攝
南川融媒訊(記者 雷子欣)近日,走進金山鎮老街,賣手工米粉的店鋪前排著長隊,吃米粉的游客三五拼桌享用美食。餐飲店里熱騰騰的小河米粉一碗接著一碗,在濃郁香氣中開啟了專屬于金山鎮的美妙旅程。
金山鎮原為小河鄉,后因金佛山而得名,也因金佛山而出名。它既有金山湖盛景、甑子巖天險,又有小河米粉的清香和小河面條的柔韌;既有金佛山糯玉米的甘甜,又有金山脆李的可口和無花果的清甜淡雅。于金山鎮走一遭,無異于一場舌尖之旅。
特色美食品地方風味
張秋石磨米粉是金山鎮上的“網紅”米粉店,老板張秋開店已有36年,放佐料、煮粉、盛粉,從清晨到晌午,一撥接一撥的食客絡繹不絕,張秋和店員們始終忙碌著。
下午2點,張秋坐在店門口的小凳上扇著扇子,臉上的汗珠從額頭一直流到下巴。“從早上忙到現在,剛準備休息就又有客人來。”張秋笑著感嘆道,“以前‘178’環線沒火的時候也要排隊,只是隊伍沒這么長,排隊時間也沒這么久,現在節假日高峰期差不多要等半個小時。”還沒休息幾分鐘,又來了一家五口的顧客,張秋又起身張羅。只見顧客手上提了一袋手工米粉,說是在附近買的,“因為是純手工的米粉,路過看見他們正在做覺得很新鮮,就買一點回去。”游客笑著說。
沿著老街往北走200米就來到游客提到的這家手工米粉店,只見一張張圓形的米皮晾在屋內的木桿上,店主婁雙和丈夫正在一旁忙碌。從浸泡、打漿、蒸煮、晾曬再到切條,制作米粉這件事婁雙和丈夫已經做了7年,如今早已技藝純熟,但他們依然堅持凌晨2點起床。“起來了就要把米皮切條分裝,再逐個送到餐館。”婁雙說道。送完貨回來,婁雙夫婦就進行散裝售賣,售完即止。提到“178”環線的好處,婁雙直言讓他們的米粉售罄速度陡然增快,“節假日特別明顯,來購買米粉的游客很多,基本上上午9點不到就賣光了。”婁雙笑著說。
除了小河米粉,到金山鎮還可品味地道的小河白酒,品嘗白油方竹筍、油粽子、油糍等多種當地美食,可謂風味十足。
親手采摘嘗水果香甜
在金山鎮,水果采摘成為另一道風景線。又大又圓的李子高高掛著,一串串葡萄晶瑩剔透,還有樹上那圓潤飽滿的無花果,各式水果給了游客多樣的選擇。
梁大建是金玉良園無花果基地負責人,當天,他正在果園里安裝聲波驅鳥器。他說,驅鳥器覆蓋面積較小,這些天果實熟得快,必須得增加一些才能保證果子的完好度。
在果園內,不少游客正拿著籃子采摘,其中不乏跨越千里遠道而來的客人。梅先生一家趁著假期從蘇州自駕到重慶,聽說南川有個“178環山趣駕”線路,就一路開了過來,首站便來到了金山鎮。梅先生說:“我們都喜歡吃無花果,在路邊看到招牌說這里有個基地還可以自己采摘,就沿著路牌過來了。”梅先生拿出籃子里的采摘成果向我們展示,只見個個都有拳頭大,根莖處的汁水還未干,無花果在陽光的照射下更顯飽滿多汁。整個無花果基地有60畝,一會兒工夫,不斷有游客駕車前來,他們拿著籃子穿梭在果園里,盡享采摘樂趣。從2017年始建無花果基地至今,基地年產量可達3萬公斤,年收入將近60萬元。為此,梁大建注冊了自己的品牌“梁田良地”,并于去年將無花果小作坊投入初加工生產,搭建自己的電商平臺,通過互聯網渠道,把鮮果和果干賣到全國各地。
在小河壩社區,金山晚脆李正逐漸成熟。果樹上的李子顆顆分明、圓潤飽滿,一口下去可知果肉脆嫩、鮮美多汁。金山晚脆李比本地李子采摘時間延長兩三個月,目前正逐漸成熟進入采摘期。據介紹,每年到基地采摘的游客達到7000余人次。除此之外,葡萄園里黑提、陽光玫瑰、美人籽等品種繁多,從8月中旬至11月底會大量成熟,果香四溢靜待客來。
記者手記
以“本土性+體驗感”
讓游客“剎一腳”
鄉村游是貼近大自然的旅程,自駕更是讓旅途多了一分自由與隨性。除了觀賞風景與打卡留戀,最能讓游客“剎一腳”的莫過于當地的特色美食。金山鎮通過打響小河米粉金字招牌,讓游客只要路過都愿意停下腳步去老街嗦一碗米粉,甚至帶一包手工米粉回家。
產業的發展催生了水果采摘的好點子,不論是緩解路途奔波還是出于轉換口味的需要,極具參與感的水果采摘項目總是能吸引游客眼球。鄉村游重在地方特色,也重在融入和體驗,既有辨識度又有參與感才能不讓游客“一晃而過”,而是選擇“剎一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