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守護世界自然遺產金佛山
發布時間:2024-06-27 09:10:17 來源:
新聞摘要:

  

  核心提示

  “守護世界遺產,共享美好未來”……6月19日至20日,2024年“金佛山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十周年”資源價值與社區普法宣傳活動在南川區龍山村、玉泉村、方竹村舉行?;顒又?,村民們表現出的愛山、護山、敬山意識,超乎想象:

  在這里,封山造林的“石大哥”,離世20多年,村民對他仍念念不忘;李家三兄弟,40余年用生命守護銀杉,走過的路,可繞地球兩圈多;林農老汪,20多年只干這兩件事——種樹、守山……

  一座山,為何能讓村民如此這般熱愛?

  “超乎尋常的自然現象和美學價值”“地球演化歷史的杰出范例”……2014年6月23日,在卡塔爾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上,對金佛山的如是述評,驚艷了世界。

  金佛山成功入列世界自然遺產名錄。她不僅是南川的,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是全人類的瑰寶。

  從2014年到2024年,十年再回首,看潮起潮落,金佛山兌現莊嚴承諾,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厚植綠色基因,重塑生態格局,提升綠色價值,一幅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美麗畫卷徐徐展開,向世界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

  超乎尋常的自然現象和美學價值

  一座山能給人多少遐思,南川人為何如此鐘情于她?

  難道,僅因為,橫亙天地的巨大睡佛,是善緣,是庇佑;絕壁盛放的喬木杜鵑,是自信,是驚艷;密布溝壑的動植物,是自然的饋贈,是人類的寶藏……

  盡管如此,在世界版圖上,典藏“絕世美顏”的山川河岳何其眾多,以“具有突出世界性價值”為標準的世界自然遺產評選,為何“相中”金佛山?

  為了把這個“問號”拉直,走進南川區金佛山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李波的辦公室。他對金佛山“超乎尋常的自然現象和美學價值”和“地球演化歷史的杰出范例”了如指掌。

  他稱,概括講,金佛山世界自然遺產具有五大特征:

  典型的喀斯特臺原。金佛山頂部為波狀起伏的古夷平面,臺原周邊的兩級圈閉陡崖雄偉壯麗,一級陡崖和二級陡崖周長分別為50千米和60千米,高差150~500米,是世界臺原喀斯特的典范。

  古老的高海拔洞穴系統。金佛山頂部發育有3個巨大而古老的高海拔地下河洞穴系統(古佛洞—仙女洞—靈官洞—燕子洞洞穴系統、金佛洞—羊子洞洞穴系統、觀音洞洞穴系統),已測洞穴沉積物早于570萬年。洞體規模巨大、形成時代久遠、發育層次清晰,反映了金佛山地區水文地質和古喀斯特地貌演化環境的重大變遷。

  多彩的地表喀斯特景觀。金佛山在地質構造運動中形成了溶丘洼地、落水洞、穿洞、石林、巖柱、瀑布、峽谷、懸谷、單面山等喀斯特地貌景觀,并伴有冰雪、霧凇、云海、日出、佛光等自然天象景觀,具有超乎尋常的自然美學價值。

  豐富的生物多樣性。金佛山是我國西南地區罕見的生物基因庫,是同緯度喀斯特地區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瀕危、特有、模式及孑遺物種保存較好且成片分布,如著名的銀杉、珙桐、金佛山蘭、白頰黑葉猴、金佛山擬小鯢等,構成了罕見的生物多樣性景觀。

  悠久的熬硝歷史文化。金佛山洞穴系統中的沉積物含有豐富的硫酸鹽和硝酸鹽,使得密集的洞穴群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采硝工場之一。其熬硝歷史可追溯到700多年前,為中國火藥制造及早期化學工業發展提供了證據之一。

  世遺保護展現中華文明特性

  世界遺產是“世界人民共有的、不可替代的財富”。保護好遺產,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摸清家底,行動有方,才能更好地守護。

  “10年前,金佛山申遺成功,不僅標志金佛山成功成為全人類共同呵護的瑰寶,對提高國際社會對中國風景資源以及山水文化的關注和認識,增進中國文化與世界其他文化間的對話與交流具有深遠意義。這既是榮耀,也是責任?!崩畈ㄕf。

  回望10年,金佛山不僅兌現了向世界的莊嚴承諾,更在保護中展現了中華文明特性。

  中華民族在發展進程中,始終貫穿著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將天、地、人作為統一的整體:在尊重自然基礎上,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以合理利用自然;又通過人類生產和生活活動不斷深化對人與自然關系的認識,從而實現了人與自然共存的可持續發展。

  10年來,南川不負自然饋贈,秉持“世界的金佛山”理念,實施最嚴格的生態保護措施,促使金佛山世界自然遺產價值得到了很好的維護和延續。2020年,遺產專家團隊在考察金佛山世界自然遺產后感慨:“金佛山世界自然遺產申遺成功至今,基本保持其狀態未發生改變?!?/p>

  尊重公約,展示遺產。金佛山嚴格遵守《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分享成功經驗,提升全社會對自然遺產保護的認識;探索實踐國內國際交流互動學習模式,受邀為10個國家進行自然遺產保護與管理授課。

  搭建平臺,保護遺產。注重運用現代科技和智能管理手段,加強氣候變化監測,加強生物棲息維護,加強遺產地監測、監督和評估,深入開展科研與試驗示范,共享數據總量近2TB;聯合35個單位成立“世界自然遺產檢察公益訴訟辦公室”,開展世界自然遺產專項公益生態保護工作;以地下水、洞穴、地質地貌與生物種群三大板塊為保護重點,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和現代化設備,持續365天無間斷開展科研監測和巡護。

  成果轉化,用好遺產。積極探索世界遺產生態產品價值轉化機制,與重慶市藥物種植研究所共同實施林麝繁育與養殖示范推廣項目,完成高山杜鵑繁育研究基地建設,引種1860棵杜鵑,編制完成金佛山科普資源賦能分析與支持合作報告。

  公眾參與,傳承遺產。鼓勵公眾參與世界遺產保護,積極開展中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期間的各類宣傳和系列活動,開展進景區、社區和校園等保護辦法運用意識培養活動等,提高世界遺產保護公眾參與度,促進公眾更加關注世界遺產價值,鼓勵公眾參與世界遺產保護,強化管理力度。

  區域合作,共享遺產。加強川渝世界遺產聯盟緊密關系,拓展滇、桂、黔、川、渝世界遺產機構學習交流、緊密合作,實現信息互通、產品互推、營銷互展、經驗互享、人才互派,實現世界遺產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

  厚植本底建設人類共有家園

  大地無言獨自厚,高山不語絕非平。

  上萬年來,金佛山默默守護、滋養,守護一方山水靈性,滋養萬物勃勃生機。南川人,愛山護山,與大山相互依存,與萬物和諧共生。

  前不久,重慶金佛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事務中心在最新一次黑葉猴數量調查中發現,當地黑葉猴數量從2015年的21群150余只增加到了現在的23群180余只。大部分群落中有成年、亞成年和幼齡猴,結構相對合理,說明黑葉猴整體繁育情況較好。

  而這只是金佛山生物多樣性豐度持續向好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金佛山還不斷探索實踐聯合保護模式,與四川的樂山、峨眉山、都江堰等遺產地組建“巴蜀世界遺產聯盟”,啟動運行了地域相近、類型有別的世界自然遺產聯合保護模式;與印度尼西亞龍目島結對,開展了管理、人文、資源價值展示等國際性交流。

  進一步強化自然保護地優化整合,解決了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等重疊區域“九龍治水”問題;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管控面積456平方公里,確保金佛山森林覆蓋率達到95%;堅決杜絕違法建設行為,嚴格項目準入制度和巡護執法體系建設,每天開展3~4人的遺產地核心景區專車專人巡護執法工作,建立巡護臺賬整改制度。

  運用現代科技和智能管理手段,加強氣候變化監測,加強生物棲息地保護,加強環境綜合施治,實施碳中和、碳達峰行動。金佛山管委會聯合西南大學、金佛山保護區事務中心、重慶中醫藥學院等單位申報國家級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2021年10月獲科技部頒布的全國野外站點優先建設名單,參與科研人員每年達100人次。研究內容涉及地質、生態、氣候、社區參與等,使保護工作既立足當下也引領未來。五年來,國際專業期刊發表與金佛山世界自然遺產地相關科研論文共5篇,國內論文不計其數。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科研人員在金佛山發現新物種“合溪石蝴蝶”;2019年,發現新物種“正宇梅花草”,并發現大面積金佛山蘭;2023年,發現金佛山淫羊藿……新物種的發現與群落式物種展現,表明金佛山資源保護卓有成效。

  與此同時,南川堅持在保護中發展、于發展中保護,依托金佛山自然遺產地和5A級景區核心資源,充分挖掘金佛山的稀缺性價值,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康養度假和山地戶外運動目的地,目前已經形成了“金佛+春夏秋冬”系列旅游產品體系,構建景區景點游、康養避暑游、民宿露營游、農旅融合游四大業態,打造了集冬季滑雪、山地越野、滑翔傘、飛拉達、瀑降、漂流、自駕等于一體的山地戶外運動品牌,讓“世遺凈土·康養勝地”品牌享譽中外。

  “接下來,我們將以‘1343’總體思路為工作指引,以高質量發展為主線,圍繞‘一山一片一帶多點’空間布局和‘四態齊升’的工作要求,聚力聚焦‘四個主抓手’,統籌資源強化‘五大行動’,書寫康養南川宜居宜游宜養宜享新篇章,打造重慶文旅康養第一品牌、首選之地?!崩畈ū硎?。

  具體來說,未來,南川將整體圍繞金佛山世界自然遺產價值和五大特征,強化“+康養橫向串”和“康養+縱向帶”,升級傳統自然觀光、休閑旅游、禪修養心等業態,大力發展科普研學、航空飛行運動等新興業態,構建“一半旅程、一半生活,一站式度假體驗”等未來業態,持續運用科研成果,開展更為多樣的研學活動進一步展示金佛山的資源價值和生物多樣性,讓更多的人走進金佛山,實地了解金佛山價值。同時,有機串聯街區、景區、風景名勝區、康養開發區、旅游度假區,有效推進產品上下游增量,培育和做實現代康養產業體系等,讓滿目蒼翠的綠水青山加速變成沉甸甸的金山銀山。

  王靜 劉廷

相關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