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慶日報記者 栗園園 實習生 石楚園
6月6日上午10點左右,南川區福壽鎮大石壩村的水稻定制中心,一輛旅游大巴緩緩駛來。
車門打開后,游客們陸續下車,水稻定制中心門口立刻響起此起彼伏的吆喝聲——
“快來看喲,農家風干蘿卜條,味道好得很。”
“現挖的鮮竹筍,新鮮得很,要不要?”
……
不一會兒,這個臨時形成的賣菜小集市就擠滿了人。不管是門口的菜攤,還是水稻定制中心展廳里的特色農產品,琳瑯滿目的土特產讓游客們挑花了眼。這兒選選、那兒嘗嘗,很快游客們手上都拎上了剛剛采購的農產品,并互相交流起來。
“鮮竹筍,1斤才2塊錢,看起好新鮮,安逸得很?!眮碜阅掀旱膹埮恳贿呄蛲檎故咀约旱摹皯鹄贰?,一邊還想買點大米。
待與工作人員商定好郵寄大米后,張女士露出了心滿意足的笑容:“確實有意思,雖然家門口什么都有賣,但這里的農產品更新鮮,價格也更便宜,今天收獲多多。”
如今,這個帶有“鄉村趕集”行程的旅游線路,已累計吸引了千余名城里的游客走進福壽鎮,這讓福壽鎮農服中心主任陳凱頗感意外。
“一開始,旅行社為了設計特色線路,策劃了這個‘趕集’行程,我們也覺得是件好事,就一口答應了?!标悇P說,“趕集”原本只計劃在鎮上的水稻定制中心展廳進行土特產銷售,但考慮到農戶家中還有些零散的特色產品,便號召村民在展廳門口擺攤。
起初村民們并沒有表現出很大的熱情,4月16日旅行團首發當天,僅有幾名村民帶著產品而來。但隨著集市上的購銷兩旺,來擺攤的村民越來越多。
“現在不一樣了,每天起碼有三四十個村民過來,還得早點來才能占到好位置!”陳凱說,鎮上已組建了土貨專供群,每個村都有一個“土貨經紀人”負責組織貨品,目前總營業額已超15萬元。
在熱鬧的“集市”上,村民韋忠旭的攤位正好在入口處,主銷南川特產灰粑。她一邊招呼游客試吃一邊說:“我從開市就在這里擺攤了,每次只花兩個小時,收益卻很可觀?!彼幕音我粋€售價3元,一天能賣出40多個,目前還有不少游客通過旅行社復購。
村民張金芳也對“集市”十分滿意,指著攤位前已所剩無幾的水竹筍說:“原本我們鎮每月逢2、5、8號趕集,現在天天都是趕集日,我又賣出去不少東西!”
“目前,福壽鎮的土雞、雞蛋等產品已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接下來,我們準備向周邊鄉鎮尋求合作,將‘集市’帶來的效益輻射到更多老百姓?!标悇P說。
(原載《重慶日報》6月12日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