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川 “178”文旅融合新路徑 激發鄉村振興新活力
發布時間:2024-03-18 09:26:43 來源:
新聞摘要:

 

  核心提示

  2月25日,立春之后的一場瑞雪,讓金佛山銀裝素裹,分外妖嬈。賞雪景、打雪仗、堆雪人……絡繹不絕的游客爭相上山,盡享南國雪原的激情與浪漫。

  把目光投向南川全域: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發展和鄉村振興這對“CP”相互成就、相得益彰,“美麗經濟”的風景這邊獨好。化零為整、提質增效、以旅興農,2023年4月,南川區整合世界自然遺產金佛山沿線178公里文旅資源,打造“大金佛山178環山趣駕”精品游線,立足“文”的底蘊、把握“景”的特色,持續寫實寫好“文旅+”大文章,“一村一品、一村一韻、一村一景”,一幅文旅繁花競相綻放、鄉村振興涌動春潮的美麗畫卷徐徐鋪展開來。

  文旅融合激發鄉村振興新動能

  位于南川區境內的德隆鎮陶坪村,地處世界自然遺產地金佛山南麓,海拔800~1500米,村內僅有一條公路可供通行,交通相對閉塞,多年來經濟社會發展相對滯后。

  但是,就是這樣一個地處偏遠、交通不便的吊角村,卻在近年來先后接待游客超10萬人次,開辦農家樂近20家,部分農家樂年收入突破30萬元以上,帶動土特產就地銷售200余萬元,全村實現增收約500萬元以上,帶動全村農民年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是什么讓陶坪村在短短兩三年間就發生了蛻變?

  答案是178環線公路。

  當地外出創業村民梁光才說,過去的陶坪,盡管有獨具特色的“洞砦”文化、極富魅力的“生態”文化和積淀深厚的“民俗”文化,但始終是“養在深山人未識”。178環線讓陶坪收獲了眾多關注的目光。生態資源、景觀資源等等,均得到全面盤活與利用,沉寂的鄉村文化和生態資源綻放出其應有的魅力,煥發出時代的風采,陶坪村也實現了“一游驚艷天下知”。

  窺一斑而知全豹,處一隅而觀全局。

  在1300平方公里的世界自然遺產地金佛山范圍內,分布著神龍峽、金山湖、龍崖城、山王坪等509處旅游資源單體,像陶坪村這樣的“滄海遺珠”并不鮮見。

  “旅游資源豐富,但分布比較分散,游客主要去往金佛山核心景區,到過山頂就離開了。”南川區文旅委相關負責人說,由于缺乏有效資源整合,環山各景點單打獨斗,導致旅游產業結構單一,主要停留在“門票經濟”上,對周邊鄉村發展帶動效應不足。

  而178環線的適時出現,串聯起了14個鎮街68個村(居),游客可驅車或乘車直達各個鄉村景點,有效解決了這一問題。

  通達性和進入性的問題解決后,南川按照景在村中、村融景中的發展理念,推出“世遺”“5A”金佛山、龍崖流云飛瀑、尹子祠公園、龍崖城遺址等“百個自然人文打卡景點”,一體強化配套,提檔升級旅游品質。與此同時,圍繞山地戶外運動、康養度假、鄉村旅游、研學旅游等,打造趣打卡、趣運動、趣露營、趣鄉村、趣研學、趣度假等多種產品模式,構建多元產品供給體系。此外,推動農旅融合,全區成功創評國家級鄉村旅游重點村2個,市級鄉村旅游重點村5個。培育園區農業、體驗農業、設施農業、科普農業等業態,打造金山紅、三不加、“金山五絕”等一批特色旅游商品品牌。

  截至目前,“大金佛山178環山趣駕”環線品牌新浪微博話題閱讀量超2億人次,進入車輛400萬輛次。尤其旅游季節之時,全國各地游客紛至沓來,車流人流川流不息,熱鬧了鄉村,激活了經濟,呈現出一派興旺繁榮景象。

  文旅基建擘畫鄉村和美新畫卷

  鄉村文旅的蓬勃發展,與基礎設施的提檔升級密不可分。

  “我們投入資金近5000萬元,在178環線公路沿線鄉鎮實施人居環境綜合整治提升項目及鄉村旅游風貌提升工程,新建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1200戶,硬化農村生產生活便道171公里,開展路邊、水邊、山邊等區域潔化、綠化、美化行動,優化旅游景區、旅游廊道重點鄉村旅游村周邊環境。”上述負責人介紹。

  “出門見花,抬頭見綠,環境美起來,廁所衛生了、道路硬化了、路燈更亮了、飲水也安全,生活大改變。”說起現在的日子,三泉鎮窯灣村村民黃忠賢感嘆不已,“條件是越來越好了,相信明天還會更好……”

  窯灣村位于南川東南部,青山環繞,與金佛山、睡佛山森林公園等旅游景區咫尺之遙,環境整治后的小山村更加清爽、祥和。該村負責人說,要是夏天來,村里全是豐收的果樹特別好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村里正研究借著整治的東風,發展鄉村旅游業,讓村民富起來。

  硬件建設必須蘊含文化軟實力,軟件建設必須下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硬功夫。

  茶煙一縷輕輕飏,攪動蘭膏四座香。金山紅從金佛山南麓款款而來。在平均海拔1320米的南川德隆鎮,年平均氣溫15℃,森林覆蓋率70%以上。一棵1000多年樹齡的茶樹被后人尊為“茶樹鼻祖”,村前屋后,還生長著野生大樹茶15000多株。

  而“千年金山紅”正是采用這些珍稀的大茶樹鮮葉,運用傳統制作技藝精制而成。2019年,千年金山紅傳統制作技藝被列入重慶市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在178環線公路的助推下,年輕人回來學習了制茶技能,當上了傳承人,茶廠辦了起來,鮮葉的收購價從每斤十幾元逐漸提高到了近200元,每年光是收購鮮葉和給村民發工資,就要200多萬元,“這個產業有搞頭。”村民們的話語直白又明了。

  “傳下來”“用起來”兩不誤、兩發展。南川區文旅委有關人士表示,文旅融合,不論融什么、怎么融,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講好紅色故事的責任不能丟,文旅賦能鄉村振興發展的任務不能變,該區努力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鄉村旅游各環節,讓“非遺+”在傳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傳承,把“有意義”的事做得更加“有意思”。

  南川將鄉村文化的挖掘和轉化利用融入鄉村旅游發展的全過程,以互聯網、自媒體“云端技術”喚醒地方“沉睡”的特色文化,多角度創新打造鄉村文化產品的記憶點、引爆點,豐富鄉村旅游文化產品供給,拓展鄉村文旅消費空間,讓地方美景、鄉村人文衍生出“好產品”“好產業”“好故事”,從而做到文化有“說頭”、景色有“看頭”,游客能“點頭”、百姓有“賺頭”。

  文旅產業提振鄉村經濟新活力

  早春時節,乍暖還寒。

  路邊的積雪未退,地里的土還沒翻耕,在過去,對于頭渡鎮方竹村二組58歲的村民黃后碧而言,此時此刻是絕對意義上的淡季,但這個冬天,她反而忙得一茬接一茬。

  為啥?“178環線推出后,我們這里也成了其中的一個重要節點,游客那是一撥接一撥,侄女順勢辦起了民宿,我在這里當管家。”她說,“今天晚上雖然不是休息日,但已經有2個房間訂出去了呢,我得準備準備。”

  這是一間名為云端·聽竹里的高端民宿,群山環繞,離“南國雪原”金佛山南大門不到1公里,共有12間客房,總投資達到600萬元。

  “既然看準了時機就要毫不猶豫。”黃后碧說,雖然民宿是侄女陸梅主張開的,但是他們整個大家庭都很支持,在民宿開起來之前每家人都去云南游玩了一個多月,順帶考察各種民宿風格和裝修思路。

  回到南川后,他們集思廣益,“眾籌”開起了民宿,如今已營業一年零一個月,收入幾十萬元。

  在南川,通過開民宿實現增收的大有人在。去年,三泉鎮在觀音村一組和四組探索通過安居、宜居、樂居3種民居改造方案,打造“龍巖山居”巴蜀美麗庭院示范片,對101戶、92棟農房進行了建筑整治改造。以此為契機,觀音村許多村民將自家房舍“微改造”成了民宿。村民夏奎的“松見筱駐”民宿就是如此。

  “政府補貼我們2.5萬元,整治了立面、圍墻,建起了花園。我自己又花了7.5萬元,把房間改成了單間配套的客房,把廚房和豬圈改成了書吧、茶吧。”主體結構未變,但經過“微改造”后,夏奎的農房成了一房難求的特色民宿,“去年8月2日開業以來已收入5萬多元。”

  對于南川而言,“大金佛山178環山趣駕”既是世界遺產的風景線、又是相融相生的產業帶、還是綠色發展的共富路。

  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激發了鄉村消費新需求。借助178環線公路的發散效應,南川以文旅融合激發消費活力推出“尋味178”美食體驗、“美宿178”住宿體驗、“樂購178”購物體驗。尤其是在民宿和露營地方面,僅去年就新增30家民宿和52個高品質露營地,帶動沿線超900戶農戶開辦農家樂、民宿,實現就業4萬余人次、戶均增收3000余元,可謂“火了文化旅游,強了鄉村振興,富了一方百姓”。

  今年,南川還將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深度挖掘文化內涵并應用,顯著提升服務質量,引進、培育國內行業品牌企業或項目5家以上,把“大金佛山178環山趣駕”打造成為重慶都市近郊游目的地。

  文化是詩,旅游是遠方,寄托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文旅融合,“詩與遠方”在鄉村綻放光彩,既圓了城里人的“田園夢”,又念好了村民們的“致富經”,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正在為全面實現鄉村振興夯基礎、打底氣、攢能量。

  王靜 劉廷

  圖片除署名外由南川區委宣傳部提供

相關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