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區496萬件館藏檔案轉化為數字資源
發布時間:2024-03-12 09:36:59 來源:
新聞摘要:

  

  □ 記者 劉曉娟

  “幾十年前的檔案資料還能快速查到,這是以前那種人工查檔案的方法不可想象的。”近日,在區檔案館一樓大廳里,市民吳先生一臉輕松,他剛完成了一次“很方便”的查檔。

  近年來,區檔案館著力建設數字化檔案館,在基礎設施、系統功能、檔案資源建設、保障體系和服務績效五個方面均達到重慶市數字檔案館認定標準。建成了以“三網、四庫、三系統”為核心的檔案信息化工作體系,將現有館藏檔案轉化為數字資源,實現全區數字檔案信息資源遠程利用和社會共享,檔案“收、管、存、用”全流程線上管理和輔助實體管理。

  2244萬畫幅紙質檔案完成掃描

  全館檔案數字化率達98%

  近日,65歲的市民雷先生來到區檔案館,查找一份有關部門在上世紀90年代出臺的工齡計算辦法文件,解決他的工齡確定問題。區檔案館工作人員根據雷先生提供的關鍵詞,僅用時3分鐘就找到了該文件檔案。

  查找檔案,說起來輕松,其實并不容易。檔案館進行數字化建設之前,調閱一份檔案,需要進入檔案室“登高”查找檔案,再提取到閱檔室逐頁翻閱查找,既浪費人力物力,也容易造成紙質原始檔案破損。

  “區檔案館進行數字化建設后,工作人員根據市民提供的關鍵詞,通過智能查檔服務系統,很快就能完成查找。”區檔案館館長胡雪嵐介紹,市民在區檔案館一樓大廳,持本人身份證進行查檔登記,提供自己要查詢的檔案信息,由區檔案館工作人員將檔案查詢出來,之后給查閱人員進行授權并分配賬號,由查閱人員在查檔電腦上查看自己需要的檔案內容,檔案館還免費提供打印服務。

  “數字化檔案不僅提高了辦事效率,也更好地保護了檔案原件。”胡雪嵐說,區檔案館從2016年開始,逐年對館藏檔案開展數字化工作。截至目前,已累計完成數字化掃描2244萬畫幅,全館檔案數字化率達98%,館藏資源目錄級建庫100%。

  深度整合檔案資源

  館藏資源更加豐富優化

  在區檔案館一樓大廳展出的兩期刊物《南川聲》,是該館在數字化掃描過程中發現的革命文獻。《南川聲》是南川發現最早的旅外進步報刊,屬重慶地方革命文獻,極具研究和收藏價值,為區檔案館館藏珍貴檔案。

  “全館館藏檔案共有496萬件,許多檔案都沉寂在檔案庫里。在數字化建設過程中,我們盡力完整收集并深度整合檔案資源,發現了許多珍貴的歷史資料甚至是‘孤品’。經過仿真技術修復,這些歷史革命文獻資料不僅得到了傳承,還為全區各級各部門工作查考、編史修志等提供了大量充分有力的原始憑證和參考資料。”胡雪嵐介紹。

  近年來,該館先后為區紀委籌建清廉家風館、區文化旅游委籌建南川博物館、合溪鎮籌建韋奚成烈士舊居、南川中學籌建校史館等提供檔案資料。該館還充分利用館藏資源,編纂了《奚成日記》《南川珍檔薈萃——革命歷史篇》等作品,同時利用微信公眾號不定期推出館藏珍檔、檔案人物、老照片故事、老報紙記錄的南川、跟著非遺看南川等留存“南川記憶”的系列文章,有效增加社會各界對檔案工作的了解,使檔案資源得到更加廣泛充分有效的利用。

  自2016年新館啟用以來,該館持續依法接收全區各級各部門的文書檔案,加大民生檔案、聲像檔案、實物檔案、專業檔案等多種門類檔案接收力度,積極推進檔案“雙套制”進館。

  同時,面向社會各界和個人開展檔案征集活動,先后征集民國、新中國成立后珍貴照片2萬余張,各類志書、族譜等300余冊進館,有效豐富、補充了館藏資源,優化了館藏結構,基本形成了內容豐富、門類齊全、結構合理的館藏體系。

  檔案查詢向基層延伸

  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近日,家住三泉鎮半河社區的王先生在三泉鎮政府查詢與自家林權相關的檔案,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不到十分鐘就找到了他需要的檔案。拿到文件復印件,王先生連連道謝。

  為最大限度滿足社會公眾對民生檔案的查檔需求,區檔案館依托政務網“數字檔案館室一體化平臺”,建立了以區檔案館為核心、34個鄉鎮(街道)互相聯動,就近服務群眾的“1+34”遠程查檔利用體系。

  “目前已導入包括林權檔案在內的8萬余條民生檔案供群眾查詢,市民無須到區檔案館,在鄉鎮(街道)就可直接查詢。”胡雪嵐說,后期將陸續開放婚姻檔案、農村土地承包檔案、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檔案等民生類檔案,為群眾提供更便捷、更高效的檔案利用服務,有效解決部分鄉鎮(街道)群眾查檔路途遠、耗時長的實際問題。

  與此同時,區檔案館局域網平臺面向區檔案館內部工作人員提供應用,實現檔案數字資源全過程規范化管理;在政務網上部署館室一體化平臺系統,實現政務網環境下的電子文件、聲像檔案等多門類檔案在線歸檔和移交進館,建立了各立檔單位的資源共享平臺,實現了在線監督指導等業務;開設微信公眾號,開發預約查檔小程序,利用微信公眾號和重慶市檔案信息網公布開放檔案目錄,建立面向社會公眾的檔案信息服務平臺。

  同時,積極推行“電子查檔+免費查檔+預約查檔+代理查檔”等便民服務,主動接入全國和全市檔案遠程利用平臺,與四川省都江堰市等多家綜合檔案館達成民生檔案跨館查閱協議,為群眾提供“異地查檔、跨區服務”,真正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相關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