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顯公平正義 護航經濟發展
發布時間:2024-01-25 11:19:17 來源:南川融媒體中心
新聞摘要:

彰顯公平正義 護航經濟發展

——區人大常委會2023年法律監督工作回眸

 

  堅持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

  一年來,區人大常委會樹牢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卓有成效地開展了對“一府一委兩院”民主法治建設工作的監督推動,護航全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聚焦司法熱點

  助力法檢專項工作

  近年來,區法院建立了“天平護未”機制,通過“全程優先辦理、審前親職教育、訴中建立檔案、判后關愛回訪、聚力綜合保護”五步工作法,全方位關注關愛與訴訟程序、案件事實、裁判結果相關聯的涉訴未成年人群體。自2023年6月以來,區人大常委會調研組通過集中座談、個別了解、聽取報告等方式,對區法院“天平護未”工作進行了監督。

  “‘全程優先辦理’可否在符合法定條件下做到優先排期、優先審理、優先執行?”

  “‘送法進校園’活動以同一年級或全校學生集體宣講為主,效果性、趣味性、接受性與學生的期望有一定差距?!?/p>

  區人大常委會肯定了“天平護未”工作取得成效的同時,也指出其存在的一些差距,要求區法院全面落實特殊司法理念,將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則作為指導未成年人審執工作的根本遵循,積極完善內外工作機制,在遵守法定要求基礎上,對未成年人案件優先審理、優先執行,努力做到貫通司法全過程的“全程優先辦理”,聚焦“預防、保護”兩個關鍵詞,推動建立“黨委領導、政府主導、法院推動、部門配合、群團協作、社會參與”的區域未成年人綜合保護體系,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提升未成年人法律意識。

  在對區檢察院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工作情況開展監督時,區人大常委會要求,區檢察院要深學篤行習近平法治思想,深化對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重要性的認識,(下轉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認真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堅持罪責刑相適應原則,嚴格公正司法,防范冤假錯案,健全完善控辯協商的機制和程序,積極發揮值班律師作用,大力加強檢察能力建設,并統籌推進刑事司法領域各項改革任務,協調實施、同向發力,最大限度發揮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及時準確懲罰犯罪、化解社會矛盾、強化人權司法保障、維護司法公正、節約司法資源的制度優勢,為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出積極貢獻。

  推動體系完善

  助力公共法律服務

  隨著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和全面依法治國實踐的不斷深化,人民群眾在民主、法治、公平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長,對推進公共法律服務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2023年以來,區人大常委會聚焦加快建設法治社會,對區政府公共法律服務工作開展監督,助力打造優質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

  8月~9月,區人大常委會就該項工作情況進行了調研,前往律師事務所、基層法律服務所、公證處、矛盾糾紛調解中心等地走訪,組織召開座談會,聽取區司法局工作匯報,深入了解區政府公共法律服務工作情況,詳細了解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問題。

  9月14日,區人大常委會對我區公共法律服務工作開展專題視察。視察組前往西城街道、南平鎮、大觀鎮、木涼鎮等地,現場察看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設、“法律診所”服務、“法治觀測點”運營情況,也發現了雖然村居法律顧問實現全區全覆蓋,但由于全區律師、法律服務工作者力量薄弱,村居法律顧問都是一人身兼數個村居法律顧問的情況,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法律顧問工作開展等問題。

  9月26日,區人大常委會聽取了區政府公共法律服務工作情況報告。

  “要建立健全實體、網絡、熱線三大平臺銜接機制,健全完善‘綜合受理、統籌分配、分類處理’服務流程。”

  “要鼓勵引導社會團體、專業組織等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法律服務,擴大法律服務志愿者隊伍,不斷加強培訓,全面提升隊伍素質和水平。”

  ……

  同時,區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還提出關于推進法律服務平臺有效運轉、強化法律人才隊伍建設、提升全民法治意識素養等意見建議,著力促進公共法律服務提質增效,加快推動公共法律服務進一步發展。

  助力法治政府建設

  協助地方立法

  一年來,區人大常委會綜合運用各種工作方式,突出工作重點,加大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力度,使人大監督成為促發展、促法治、促和諧的助推器。聽取了區政府法治政府年度工作報告,要求區政府圍繞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智能高效、廉潔誠信、人民滿意的目標,緊緊抓住領導干部這一“關鍵少數”,全面落實法治政府建設目標任務,扎實開展法治教育、法治考試;縱深推進“最難辦事科室群眾評”“最差行政效能鄉鎮(街道)大家評”活動,爭創法治政府監督南川模式;不斷推進“放管服”改革,持續優化營商環境,進一步完善行政決策合法性審查,大力推進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在法治軌道上全面建設法治政府。

  與此同時,區人大常委會還積極組織區人大代表、相關部門、有關行業(系統)就《重慶市反間諜工作條例(草案)》《重慶市專利促進與保護條例(修訂草案)》《重慶市促進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條例(草案)》等地方性法規開展深入調研、充分論證,提出了建議13條。

 

記者:鄧的

相關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