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劉曉娟
人才是支撐發展的第一資源,2022年以來,區經濟信息委緊緊圍繞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把人才工作作為服務企業發展和促進南川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始終把企業人才工作抓在手上、放在心上、落實到具體行動上,努力提高企業互聯網意識,為企業發展增添動力,有力促進全區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
創新工作機制服務企業發展
近日,區經濟信息委走進普利英創新科技有限公司開展送人才政策入企暨“聽企聲 解企憂”黨員志愿服務活動,為該公司全體職工宣傳市區兩級相關人才政策,圍繞人才認定條件、人才服務政策、申報資料要求等重點進行宣傳解讀。
為確保人才政策宣講全覆蓋、無盲區,積極營造尊才愛才重才濃厚氛圍,區經濟信息委組織全委黨組成員開展送人才政策入企暨“聽企聲 解企憂”黨員志愿服務活動,通過開展上門入企宣講,“點對點”深入企業,“一對一”開展政策宣傳,將《南川區人才政策“一冊通”》送到企業,從申報條件、申報程序等方面詳細解讀,幫助指導企業、人才向上申報等,持續擴大人才政策知曉度。同時開展“聽企聲 解企憂”黨員志愿服務活動,深入了解企業當前經營現狀和未來經營規劃,傾聽企業需求和意見建議,收集解決企業“急難愁盼”問題,幫助企業盡享助企紓困政策,提振企業發展信心。
今年以來,區經濟信息委認真落實國家、市級、區級相關政策,大力優化人才發展環境,積極為企業發展鋪路架橋,建立企業聯系工作群,發布服務和管理通知等,方便企業了解政策,及時解決企業發展難題;采取分片對接模式,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和科室單位負責人員共同到企業服務,了解企業所需,掌握企業生產情況、困難需求。持續完善助企服務機制,為規上工業企業配備“一對一”企業服務專員76名,在“企業吹哨·部門報到”平臺解決企業困難問題39個,辦結率100%。加大向上爭取力度,幫助20余家企業獲得各類獎補資金近4000萬元。
培育技術工人培養能工巧匠
12月8日,區經濟信息委組織我區新能源汽車、食品加工、化工、醫藥等相關行業企業負責人和數字化轉型工作負責人等前往涪陵區鑫源汽車、道道全糧油、萬凱新材料、榨菜集團等企業,觀摩了解并借鑒優秀企業數字化發展典型案例,吸收同行的轉型實踐經驗,幫助企業找準數智升級發展痛點。
區經濟信息委始終把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培訓工作放在促進工業發展的重要位置,培養、引進與經濟社會發展、產業轉型升級需要相一致的人才,實現人才與生產要素、工作崗位的最佳結合,著力建設一支適應經濟發展的高素質人才隊伍,把人才優勢轉化為推動企業快速、健康成長的新優勢。
堅持請進來、走出去舉辦專題培訓,建立一支滿足產業發展需要的人才隊伍。在培養后備人才隊伍創新能力上下功夫,為企業發展壯大儲備后備力量;在主動關心企業人才隊伍上下功夫,千方百計為企業提供多元化的學習和實踐機會。
近5年來,組織企業參加市級培訓20余場次,舉辦全區中小企業培訓班8場次,累計培訓企業管理人員和產業技術工人3000余人,提升了產業工人素質水平。本科及以上學歷從業者占比由2017年的5.2%上升至7.7%,今年3名企業人才成功申報為“金山英才”。組織企業參加市級職業技能大賽、巴渝工匠杯系列競賽、創新創業大賽等,支持高技能人才成長,培養了一批能工巧匠、技術能手。
以人才優勢推動關鍵產業做大做強
重慶方略精控金屬制品有限公司多年來一直注重專利研發費用投入,引進高校團隊、高級工程師等專業人才,成立研發創新中心……搭建起了較為完善的自主研發和檢測平臺、質量管理體系,為公司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國家級知識產權優勢企業”“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十余年間,該公司取得了多項專利,實現了多項技術突破,獲得國家發明專利9項、實用新型專利41項、重慶市高新技術產品5個、重慶市重大新產品2個,不僅成為西南地區領先的冷鐓精線生產企業,也成為國家級優勢企業。2021年,方略精控自主品牌銷售收入達2.3億元,占營業收入總額的100%,近兩年主營業務收入平均增長率27%,個別產品全國細分市場占有率達到42%。
實現產業與人才互促互融,將人才優勢轉換為發展優勢,方略精控只是一個縮影。近年來,區經濟信息委全力推動產業與人才融合共進、協調發展,力促人才優勢持續轉化為創新優勢、競爭優勢和發展優勢,培養、引進與經濟社會發展、產業轉型升級需要相一致的人才,實現人才與生產要素、工作崗位的最佳結合,以人才優勢推動關鍵產業做大做強。
2023年,8家企業初審通過2023年度重慶市中小企業技術研發中心申報,4家企業獲重慶市企業技術中心稱號,36家企業獲市級“專精特新”認證,實施技術改造項目28個,智能化改造項目7個,3家企業獲批市級數字化車間,鋁器時代成功創建市級綠色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