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設中的現代化郊區新城 凌云霄 攝
近年來,南川區全面落實新型工業化、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要求,突出產業培育、重點項目、市場主體、招商引資“主抓手”,加快打造“332”集群體系。
10月18日,南川區舉行“投資重慶·南川”2023年第二次招商引資項目集中簽約儀式,共簽約項目20個,涉及基礎設施、制造業、中醫藥產業、文旅康養、鄉村振興等多領域,總投資190.09億元。
招商引資步履不停、產業轉移承接如火如荼,一批批創新性強、帶動能力強、成長空間大的新能源、裝備制造、新材料等產業項目正為加快構建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增添新動能。
產業轉移是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產業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措施,是一場雙向奔赴的合作之旅。南川在與企業“雙向奔赴”中,充分發揮區位、資源、產業等優勢,積極搭建承接平臺、優化產業環境,以更加開放、更加主動的姿態承接產業轉移,將共創高質量發展的路越走越寬。
承接產業轉移,憑什么?
南川答案 稟賦優、基礎實、投資潛力大
區位優勢明顯,通道暢。南川素為“黔蜀喉襟,巴渝險要”,是西部陸海新通道重要節點,沿海及中部商品經南涌向“一帶一路”,成渝“雙圈”經南與沿海深化經貿交流。國家南北大通道包茂高速、銀百高速在此交會,境內“九高四鐵”內暢外聯,渝湘高鐵、市域鐵路建成后半小時直達中心城區,客貨運集散迅速便捷。
資源稟賦突出,底氣足。南川空氣富氧、土壤富硒、水源富鍶,全域森林覆蓋率56%,生態環境質量主要指標居主城都市區前列,是中國氣候宜居城市。境內金佛山是主城都市區唯一世界自然遺產,享有“地球生物基因庫”“中華藥庫”“南國雪原”美譽。是全國重要的頁巖氣生產基地,探明儲量超3000億方、日輸售氣600多萬方,綠電年發電量超20億度,電力能源供應充足。
產業基礎扎實,動能強。南川工業底蘊厚重,曾有6家三線軍工企業扎根發展。南川工業園區是我市特色工業園區、市級化工園區、市級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園區、鋁鎂新材料基地、緊固件產業基地,總體規劃66平方公里,可拓展面積超過20平方公里,已形成以“一園四組團”為主陣地、多基地并存發展的“1+4+N”格局,入園企業303家,正著力創建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特色農業、文旅康養蓬勃發展,入列中國康養產業可持續發展能力百強區、首批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創建區縣。
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南川GDP為313.9億元、增長5%;制造業投資增長11%;規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56.2%,列全市A檔;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增長5.6%,列全市B檔;新能源汽車配套、頁巖氣、中醫藥等主導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28.3%、30.4%、2.3倍。
承接產業轉移,接什么?
南川答案 聚焦“332”集群體系引進產業鏈關鍵環節、核心企業和上下游配套企業
產業轉移發展是推進新型工業化、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安全的重要舉措。謀承接、抓承接不是“撿到籃子里都是菜”,南川如何確保所引即所需、所引即所用?答案是找準產業發展優勢,選準產業發展賽道。
去年12月,南川區入列全市首批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特色產業園區創建區縣。今年4月,市經濟信息委公布重慶市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園區認定名單,南川工業園區認定為“重慶市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園區”,以新能源汽車零部件、中醫藥為主要承接方向。
發展新能源汽車零部件、中醫藥產業,系南川優勢所在。如新能源汽車零部件方向,目前,已集聚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配套企業40余家,汽車輕量化配套獨樹一幟、極具特色;值得一提的是,南川還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新能源汽車環金佛山178定向賽為抓手,聯動賽事與產業發展、生態提升,推動整車企業與區內零部件企業加強對接,暢通零整溝通渠道。今年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實現增加值19.2億元、增長28.3%。
南川的比較優勢絕不僅如此——
今年以來,南川搶抓全市“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發展機遇,市場主體競相發展,鋁器時代、超群工業等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品牌車企的頭部配套商快速成長,中石化重慶頁巖氣公司增加值突破20億元,上市公司安徽鴻路集團南川基地帶動綠色建材產業全面革新,與此同時,現代中醫藥、先進材料、食品及農產品加工等三大特色產業集群方興未艾,電子信息制造及軟件信息服務、生物技術等兩大戰略性“新星”產業集群加速醞釀,南川正依托構建“332”產業體系向先進制造業基地目標提速邁進。
目標定,則方向明。為實現這一目標,南川樹立“抓發展必須抓招商”的鮮明導向,以“一園四組團”為主陣地,加大承接東部產業轉移力度,積極招引龍頭企業、鏈主型企業,以及產業鏈關鍵環節、核心企業和上下游配套企業入園發展,推動形成上下游協作、高中低端協同的融合集群發展態勢。
今年前三季度,簽約項目89個、開工41個,協議引資479.51億、到位資金82.34億。
承接產業轉移,怎么做?
南川答案 多點發力推動產業項目招引力和承載力的再提升再突破
東部地區通過產業轉出,騰出了更多的發展空間;中西部地區通過產業承接,注入了強勁的發展動力。承接產業轉移,對于南川而言,可謂“前有標兵,后有追兵”。因此,在承接東部產業轉移過程中,不斷提高產業承載能力至關重要。
“承接產業轉移的本質是招商引資、是項目導入,是將產業轉移與轉型升級相結合。”南川區經濟信息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南川將持續打好營商環境“優勢牌”,不斷做實項目引入的后半篇文章,確保承接的轉移產業項目請了“愿意來”、來了“留得住”、留下“能壯大”。
關于如何做好項目引入的后半篇文章?南川早有實踐。
今年年初,“抓項目促投資”專項行動在南川全域實施,把產業項目作為抓投資的重中之重,著力建鏈補鏈延鏈強鏈。
如今,110千伏陳家場變電站正式投運,中廣核儲能電站項目預計12月30日前完成項目全容量投運;渝湘高鐵項目路基工程累計完成91.5%;鋁器時代二期、渝湘高鐵南川北站、華潤三九現代中醫藥制造項目等正加快推進……以重點項目為主抓手,今年以來,南川實現固定資產投資158.4億元、增長8.2%,產業核心競爭力正加快提升,交通、能源、城市基礎設施等短板正加快補齊。
以修好“內功”為出發點,南川加速產業轉型升級,縱深推進產業數字化,今年已累計實施智能化改造項目125個、認定數字化車間10個,建成國家級綠色工廠1家;同時,持續增強創新突破能力,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企業“雙倍增”行動,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市級科技型企業分別達63家、746家,市級“專精特新”企業達79家,“培育壯大創新主體”專項獲市政府激勵支持。
真金白銀助發展
企業服務——
深化“區級領導+部門+園區”三級服務體系,為規上、限上、成長型等重點企業提供“一對一”全天候服務,為142家規上工業企業配備“一對一”服務企業專員。設立“企呼我應”訴求窗口,“企業吹哨·部門報道”平臺問題辦結率達100%。
同時,建立“招商項目全周期服務清單”,對招商項目從洽談、簽約、開工到投產、入統、升規實行“全生命周期”跟蹤服務。
金融助力——
解決企業融資困難,成功爭取抵押增值貸試點區縣,今年以來累計放款近8000萬元,惠及企業30余家;推動商業價值信用貸累計放款1.28億元,惠及企業120余家。
惠企措施——
推出150條“惠企政策包”,今年以來,累計減稅降費2.3億元,惠及市場主體2萬戶;確保工業用電和用氣供應,1~9月保障全區工業用電9.6億度、用氣3683萬方、用水192萬噸。
要素保障——
南川工業園區用地供給充足、環保容量較高,具備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各項要件,能夠充分承接中心城區企業和陸海新通道北向企業轉移。目前已建成標準廠房36.64萬平方米、變電站9座、供水廠6座、污水處理廠5座,600萬方以上頁巖氣日產量、綠電年發電20億度、日供水能力50萬噸。
企業聚焦
關鍵詞 技術引領
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及配套企業:
重慶市超群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該公司是北汽越野車、東風小康乘用車、長安股份等的配套廠商,與美國FORGIATO、WHEELPROS、CWH、CTC等知名品牌深度合作。
運用獨創“FSW”攪拌摩擦焊接工藝技術生產的超輕量化汽車輪轂,性能指標比傳統產品提高25%、重量減輕25%,產量為每天3000個。
關鍵詞 西部陸海新通道
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及配套企業:
重慶優叡科技有限公司
該公司是一家專業設計、制造銷售電聲元器件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主要客戶為陸海新通道南向柳州的柳汽、五菱,東向武漢的一汽,以及重慶東風小康、長安跨越、SERES等。
技術創新上聯合中科院開發NXP、TI系統芯片,自主研發KAS音效算法;主要產品有汽車揚聲器、車載功放、低速行人警示器(AVAS)等,產能為每年5000萬只。
張亞飛 黃偉 陳云霞 馮永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