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人大常委會持續開展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監督
發布時間:2023-11-14 10:55:10 來源:
新聞摘要:

 

  □ 向洪波

  “對于群眾提出的法律問題,是否有辦理結果?”近日,區人大常委會專題調研組走進南平鎮紅鋒村“法律診所”,仔細查看“接診”記錄,了解該村公共法律服務工作情況。

  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是法治社會建設的基礎性和保障性工作,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舉措。今年以來,區人大常委會聚焦加快建設法治社會,對區政府公共法律服務工作開展監督,助力打造優質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

  摸情況,找問題,公共法律服務就在身邊

  “咨詢的法律問題有沒有得到解答?”8月31日,區人大常委會專題調研組走進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向到現場咨詢的群眾了解情況。

  “除了駐場服務律師,還有智能機器人,有什么法律問題,問問機器人就行,真方便!”辦事群眾笑著指了指大廳的AI智能機器人,忍不住與其“交流”。

  “將法律援助、人民調解、行政復議、公證受理等業務,集中統一在窗口辦理,一窗式受理法律問題這樣的舉措務實高效?!闭{研組對此做法表示認可。

  8月至9月,調研組深入我區律師事務所、基層法律服務所、公證處、矛盾糾紛調解中心等走訪調研,并組織召開座談會,聽取區司法局工作匯報,深入了解區政府公共法律服務工作情況。

  如今,群眾遇到法律問題,都能在最近距離、最短時間內得到釋疑解惑。區政府聚焦“急難愁盼”、辦好“關鍵小事”,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公共法律服務就在身邊。

  同時,調研組也指出了短板所在,如專業法律服務隊伍總量仍相對不足;體制內公職律師、法學會會員等專業人才和相關部門建立的行業性專業性調解組織作用未充分發揮等。

  看現場,察效果,公共法律服務跑出“加速度”

  9月14日,區人大常委會對我區公共法律服務工作開展專題視察。常委會組成人員來到西城街道、南平鎮、大觀鎮、木涼鎮等地,現場察看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設、“法律診所”服務、“法治觀測點”運營情況。

  視察組看到,南平鎮紅鋒村的“法律診所”門口掛有接診時間安排、接診人員等信息;診所里,有專家信息欄、工作流程圖、工作職責;辦公桌上擺放有工作記錄本、工作情況登記簿、接診考勤表、坐診專家座牌等。

  “通過‘法治醫生’精準把脈,為群眾‘開方’,還可以‘網診’、上門‘義診’,疏通了公共法律服務體系的‘毛細血管’?!币暡旖M成員說。

  紅鋒村“法律診所”現有“法治醫生”9名,是我區創新公共法律服務規范化建設的一個縮影。目前,我區在全區范圍內選擇有重大項目建設,同時是鄉村振興重點村的13個村建設了示范性“法律診所”,并派遣基層法律工作者及法學會員以定期值班的方式,通過開展接診、出診、會診、輔診、義診、網診“六診”服務,為群眾提供面對面的法律咨詢、法律援助等服務。

  謀實招,促提升,從“有沒有”向“好不好”轉變

  9月26日,區人大常委會聽取區政府公共法律服務工作情況報告,對公共法律服務開展全面“體檢”。

  近年來,我區積極拓寬公共法律服務領域,圍繞公共法律服務實體、熱線、網絡三大平臺規范管理,建成1個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34個鄉鎮(街道)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和244個村(居)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實現三級公共法律服務全覆蓋。同時,不斷探索服務農村、服務社區、服務企業的工作模式,積極推動村居法律顧問、法律診所、法律服務走進群眾走進企業等活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法治需求。

  “要進一步發揮體制內專業人才作用,引導公職律師、法學會會員積極參與普法宣傳、矛盾糾紛化解、法律咨詢?!?/p>

  “要完善律師志愿服務機制,加大對村社干部法律明白人的法律培訓?!?/p>

  “要加大對行業性專業性調委會的考核力度,更好發揮調解組織在化解基層矛盾糾紛中的作用。”

  補短板、強弱項、攻難點,常委會組成人員提出一條條意見建議,著力促進公共法律服務提質增效,加快推動公共法律服務從“有沒有”向“好不好”轉變。

相關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