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常委會助力城鄉社區治理現代化
發布時間:2023-11-14 10:53:35 來源:
新聞摘要:

  區

  □ 何樹林

  “自從這里搬掉辦公桌,放置了沙發,變成了‘會客廳’,感覺就像來到鄰居家串門一樣親切。”近日,在大觀鎮金龍村便民服務中心,一位來此辦理業務的村民和前來調研的區人大常委會專題調研組擺談著。

  如金龍村那樣,社區雖小,卻是基層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區人大常委會監督關注的重點。近年來,區人大常委會把目光聚焦到“小社區”,不斷強化調研指導工作,助力我區城鄉社區治理現代化。

  聯系指導,納入重要監督議題

  城鄉社區治理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促進社會穩定和諧發展的重要途徑。近年來,按照區委工作安排,區人大常委會堅持與發展同步、與人民同心,積極聯系指導村社區工作,定期深入走訪,經常與社區干部群眾交流,聽取基層意見建議,共同研究解決社區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全力維護基層和諧穩定發展大局。

  如何推動城鄉社區治理現代化?這是區人大常委會在聯系指導社區工作過程中一直思考的問題。

  今年,區人大常委會將城鄉社區治理納入重要監督議題,著力推動社區治理體系不斷完善、治理機制不斷創新、治理基礎不斷夯實、治理效能不斷提升。

  專題調研,深入掌握治理情況

  “黨建統領網格治理專項行動存在哪些問題?”“村級班子‘五色’管理機制推行情況怎么樣?”“‘五社’聯動效果如何?”……

  9月上旬,區人大常委會調研組帶著這些問題,來到東城街道灌壩社區、西城街道龍濟橋社區、大觀鎮金龍村、木涼鎮漢壩場村等地,詳細了解城鄉社區黨建統領網格治理、“五色”管理機制推行、清廉村居試點示范工作等情況。

  “社區居民對社區組織的活動參與度不高,對社區的認同感、歸屬感不強。”

  “個別專職網格員‘專職不專’、對‘6+1’日常任務不清楚、不熟悉,未做到‘5個一口清’,存在履職不到位、作用發揮不足的問題。”

  “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志愿者等社會力量支持和補充社區功能作用發揮不明顯。”

  “社區工作者參與社區治理動能不足,社工的就業吸引力、崗位認同度、隊伍穩定性有待提升。”

  ……

  調研組指出了當前城鄉社區治理存在的一些短板,并提出有針對性、操作性強的整改意見,共同把社區治理工作做好,為群眾締造美好和諧家園。

  聽取報告,推動治理效能提升

  9月下旬,區人大常委會聽取了區政府關于城鄉社區治理情況報告。

  “東城街道灌壩社區金山麗苑小區實現從‘沒人管、管不住’到‘有人管、管得好’的飛躍,充分展現了網格治理的突出成效。”

  “大觀鎮金龍村居民辦理業務得到‘客廳式’零距離服務的體驗,是探索社區運轉模式‘去行政化’的重要成果。”

  會上,常委會組成人員充分肯定了我區城鄉社區治理工作,認為區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推動制度優勢轉化為民眾可及、可感的治理效能,形成了多元主體“共建共治共享”的城鄉社區治理新格局,切實提升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人大監督并沒有停下腳步。常委會組成人員建議:要強化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突出惠民有感工作導向,積極抓住數字變革機遇,推動智慧社區建設,實現基層治理科學化、精準化、協同化、高效化。

相關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