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承租人填寫不動產登記申請書。 記者 李崎君 攝
南川融媒訊訊(記者 李崎君)10月18日,在重慶農村土地交易所,我區首宗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以公開出租方式成交,標志著我區深化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工作取得實質性成果。
本次入市地塊位于石溪鎮五星村3組,土地面積4.02畝,原為閑置用地,規劃用途為工業用地,成交租金為34170元/年,租期20年,將用于建設家禽屠宰場。
成交當日,重慶農村土地交易所與競得人簽訂《成交確認書》,出租人、承租人共同簽訂《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出租合同》《交地確認書》,區不動產登記中心為承租人現場頒發不動產權證書,實現“拿地即交地,交地即交證”。
“拿到不動產權證書之后,就可以開工建設了。”承租人陳澤紅表示,拿地、交地、交證三步無縫對接,有助于早開工、早建成、早投產。
“閑置土地得到利用,在壯大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同時,也能助農增收。”五星村村委會副主任文曉明說,租金將會注入村集體經濟組織,用于產業發展、村民分紅等用途,同時企業落戶,也將帶動村民務工,增加村民收入。
據悉,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是指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以有償方式進入土地市場交易的行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以土地所有者身份將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公開出讓、出租,可以有效盤活農村閑置土地資源,激發農村經濟活力,提高農民收入,促進鄉村振興。
今年3月,國家正式啟動深化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工作,我區成功入選入市改革國家試點地區。為確保試點工作取得實效,我區專門出臺了試點工作方案,明確了6方面22項改革試點任務。
在試點過程中,我區堅持優先盤活存量土地資源,大力挖掘閑置、廢棄、低效利用的存量集體建設用地,目前已梳理篩選出符合入市條件的鄉鎮企業、閑置村校等存量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230余宗,共計600多畝,下一步,將結合特色產業和旅游產業發展需求對項目進行包裝策劃,積極推動入市交易。
“我們將持續探索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方位保障、多渠道匹配的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機制,持續挖掘優質土地項目,全力保障鄉村振興建設。”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黨組成員王學全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