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育”打造集聚人才“強磁場”——區人民醫院人才工作綜述
發布時間:2023-09-12 09:14:38 來源:
新聞摘要:

 

666666666666

  區人民醫院召開青年人才工作座談會。

  記者 陳蕗穎

  近年來,區人民醫院大力實施“人才強院”戰略,圍繞“引、用、育”三個方面,打好人才引進培養“組合拳”,為醫院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

  去年,在我區區級人才政策兌現座談會上,該院有20人獲金山英才津貼獎勵,1人獲新引進金山英才年度考核獎勵,醫院獲得引才伯樂獎勵、2021年區級人才優秀項目獎勵、2022年人才創新揭榜重點項目。

  廣攬英才

  “引”字為先

  三年前,從事心血管領域工作十余年的歐書林作為我區首屆“金山英才”引進的醫學博士,入職區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作為負責人主持心血管內科全面工作。短短幾年時間,他帶領團隊成功創建國家胸痛中心,并大力發展藥物球囊擴張、生物可吸收支架植入、射頻消融等心血管介入診療新技術,科室急危重癥救治水平得以迅速提升。2022年,科室一項國家醫療質量安全改進目標——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再灌注率達到95.34%,高于業內平均水平。

  與歐書林一并被該院引進的還有腫瘤血液科主任肖志季、內分泌科主任朱雪磊、精準醫學臨床轉化中心主任盛尚春,麻醉科博士徐向釗等,他們不僅在自身專業領域經驗豐富,而且皆有在大城市、名醫院的從業經歷。

  那么,他們緣何選擇來南川工作?

  這一切源于區人民醫院在人才引進待遇上的具體舉措。為了吸納優秀人才,區人民醫院始終堅持黨管人才,落實“一把手”抓人才工作責任,出臺了醫院《人才引進管理暫行辦法》,修訂了《高級職稱評聘管理實施細則》,進一步完善黨委班子聯系服務人才、各類人才稱號申報、人才引進經費預算等制度。同時,該院在人才引進方面,聚焦高層次人才、緊缺人才、技能實用人才,分類施策,精準引才。對博士研究生或學科帶頭人實行“一人一策”,對南川籍優秀醫學人才,實施“鄉才回引”計劃“靶向”引才,為其返鄉發展提供平臺。

  對于醫院引進的高層次人才,不僅要“引得進來”,還要“留得下來”。

  如何留人?“用待遇留人、事業留人、機制留人、感情留人,以貼心和用心留住優秀人才,讓人才動心、放心和安心。”區人民醫院人事科科長劉華超介紹,該院為引進人才建立了服務專員“一對一”服務機制,在為他們提供政策咨詢、對接溝通、來院考察、協議簽訂、入職辦理等“保姆式”貼心服務的同時,從人才需求出發,千方百計解決后顧之憂,給予一次性住房補貼,提供人才過渡房,協助解決人才配偶工作及子女入學,從工作條件、科研資金、人員配備等方面為人才發展提供支持,為引進人才開辟“綠色通道”,打通人才引進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隨著區人民醫院先后成為國家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國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重慶市美麗醫院建設示范單位、重慶市“智慧醫院”,順利通過三甲復評,人才吸引力得到明顯增強。五年來,該院累計引進博士6名、碩士研究生76名、高級職稱6名,并通過“柔性”方式,引進四川大學、重醫附一院、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等專家定期來院服務指導,形成人才與事業發展的良性互動局面。

  人盡其才

  人盡其“用”

  引才的目的在于精心用才。讓引進人才在適合的領域和崗位上人盡其才,發揮應有的作用,體現應有的價值,才真正做到人盡其“用”。

  2019年3月,區人民醫院腫瘤放療中心投用,填補了我區在腫瘤放射治療上的空白,為不少癌癥患者帶來希望。這背后離不開腫瘤血液科主任肖志季所做的努力。

  “2017年6月,我通過人才引進方式來到南川區人民醫院工作,醫院提供的平臺和支持讓我快速打開了工作局面,順利開展起了腫瘤精確放射治療工作,并且在市內各區縣中達到技術領先。”從事腫瘤放化療工作20余年的肖志季,在腫瘤綜合治療方面有較高造詣,擅長各種腫瘤疾病的放射治療、疑難病人的放化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及腫瘤綜合治療。

  在引進肖志季后,腫瘤血液科先后開展了腫瘤精確放射治療、惡性腫瘤的放化療治療及靶向和免疫治療工作、全腦放療聯合腫瘤局部推量技術等工作,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肖志季也成為了該院腫瘤血液科的學科帶頭人。

  肖志季記得,他剛到醫院時,腫瘤血液內分泌科只有兩個病人,每年的腫瘤收治量不到100人,門診腫瘤病人也很少,科室只開展了很少的化療工作,絕大多數的病人為對癥性治療。經過他和同事的努力,在2019年進行科室分科后,腫瘤血液科的住院病人收治量達到了1600人次。特別是在腫瘤放療中心投用后,科室開展精確放射治療后,腫瘤治療效果明顯提升,逐步形成了腫瘤放射治療、腫瘤內科治療、腫瘤微創介入治療、晚期腫瘤姑息治療等4個學科方向,更好地服務腫瘤患者。

  2021年,區人民醫院實施了“柔性引才,助推醫院人才培養”人才項目,通過“請進來”“傳幫帶”的模式培養醫院現有人才,提高醫師臨床技術能力和科研教學能力。

  “柔性”引才的7名高層次人才都是各個學科的頂級專家,如果通過全職引才的方式很難引進,但是通過“柔性”引才的方式,他們會作為客座教授每周固定時間來院指導,不僅可以滿足有就醫需求的患者享受到頂級專家的看診或手術,而且可以通過手術示范帶教,門診病患案例講解,教學查房,病例討論等方式培養醫院中青年骨干醫師。

  “通過‘柔性引才’的方式,我們真正做到了這些頂級專家雖非我所‘有’,但只要有需要,就能為我所‘用’。”劉華超說。

  厚植沃土

  “育”出菁英

  人才重“引”,貴在“育”。放眼長遠,抓實本土人才培育,變“輸血”為“造血”,則是人才隊伍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近年來,該院通過制定人才培養規劃、抓實醫護高層次人才招聘、加大人才培訓力度、鼓勵人員外出進修等舉措,不斷健全和創新人才培養和使用機制。

  2017年,泌尿外科博士付云銳被派遣到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醫院訪學,在掌握了超聲引導下前列腺穿刺活檢術以及膀胱腫瘤2微米激光切除術,熟悉了腹腔鏡下前列腺癌根治術、腎癌根治術及腎部分切除術的同時,還把國外先進的醫學技術帶回了醫院;一年時間里,眼科醫師周華維在“重慶英才名師名家”杜之渝教授的帶教下,已經能夠獨立完成青光眼手術;醫學檢驗科主管技師趙毅在重慶醫科大學開啟博士求學之路……在全方位多維度的培植下,一批批踏實做事、潛心提升,重視科研、服務臨床的優秀年輕人才脫穎而出,區人民醫院正逐漸成為青年醫務人員成長的沃土。

  “像付云銳、周華維、趙毅這樣工作后繼續深造學習的情況,在我們醫院非常多,僅今年,院內就有3名博士、14名碩士在讀。”劉華超告訴記者,目前,區人民醫院已有博士4名、碩士研究生91名、高級職稱203名……這樣一串看似普通的數字,是該院在全面推進醫院高質量發展過程中,推進各系列各層次人才快速成長、均衡發展的一個縮影。

  為了鼓勵在職人員深造,該院出臺了《在職人員攻讀碩士及以上學歷(學位)管理規定》,提高員工業務素質,優化員工的學歷結構,激發員工學歷教育的積極性,竭盡所能為員工提升素質提供幫助,著力培養出一批學歷層次高、專業知識精、技術能力強的醫療衛生人才。同時,建章立制,用政策留人,在職級晉升、評優表彰、進修、經費投入、重點學科等方面給予專業技術人才一定傾斜,對于具有發展潛力的年輕人才,對其進行培養扶植,使其脫穎而出。

  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能提升醫院的發展平臺,而好的發展平臺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隨著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力量不斷加強,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水平不斷提升,尊重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良好氛圍越發濃厚,區人民醫院在論文發表、課題申報、科研成果等方面較過去都有了明顯提升,醫院學術氛圍進一步加強,業務技術骨干優勢更加突出。今年,區人民醫院還將緊扣全區“1256”總體思路,聚焦拓寬醫療人才引進渠道、加大醫療人才培養力度、靈活醫療人才使用方式等精準發力,為人民安全健康貢獻“南醫力量”。

  (本版圖片由區人民醫院提供)

相關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