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應希
春日,沿著起伏的山路一直向上,乾豐鎮九臺村沿山成片的茶山上紛紛冒出了新綠,鋪滿山崗,茶農們正在茶園里輕輕撥開茶樹枝丫,將一片片嫩綠的茶芽收入簍中,樂得合不攏嘴。
3月30日,區人大常委會調研組來到這里,對全區茶葉產業發展情況進行調研。“我們來茶山上采茶,不僅能增加自己的收入,還能照顧到家庭,比外出打工差不到哪里。”一位茶農向調研組說道。
茶產業是南川區“3+2”特色優勢產業之一。為促進茶產業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鄉村振興,南川區人大常委會連續多年將茶產業發展情況納入監督議題,茶產業也逐漸成為我區重要支柱產業。為推動茶產業提檔升級,今年,南川區人大常委會又再次開展調研并聽取相關工作報告。
外出學用他山之石
“怎么延長南川茶產業鏈?如何走出一條帶領茶農增收致富的特色茶產業發展之路?”帶著思考,今年4月,區人大常委會組織考察組前往秀山縣學習茶產業發展先進經驗。
考察組實地參觀了鐘靈鎮、鐘靈茶業有限公司、興隆坳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等地,了解品牌打造、茶葉標準化生產、茶文化建設、市場拓展等方面的情況。
“走‘村+公司(專業合作社、大戶)+農戶的模式’,把茶葉產業作為‘調整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助力鄉村振興’的著力點和突破口,建成茶葉基地2.6萬畝,輻射帶動農戶1600余戶、茶農8000余人,戶均年收益約2萬元。”
“注重茶文旅融合發展,依托采茶節、全民飲茶日、文化節、農民豐收節等富有農業特色的活動,不斷豐富茶旅系列產品,做活做亮茶旅產業。”
……
考察組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聽、一路想,通過此次學習考察,對我區茶產業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有了新的理解和思考。通過學習借鑒外地先進經驗,改變發展觀念,南川茶產業一定能夠走上產業發展的“逆襲”之路,一片小茶葉,一定能成就一個大產業。
走訪查找困難問題
為進一步摸清全區茶產業的基本情況,3月以來,區人大常委會調研組走訪了15個鄉鎮,走進茶企,進廠房、看工藝、問情況,與企業負責人現場交流,了解產品生產、質量把控、品牌打造、市場拓展等情況。從整體發展態勢看,南川茶葉產業投入、品牌建設力度、企業帶動能力、茶葉專業人才等方面還有一定差距,產業融合發展見效不大,企業拓展外部市場競爭能力不強。
“雖有‘南川大樹茶、南川金佛玉翠’兩大公用品牌,但品牌價值較低,與永川秀芽比相差7.9倍,知名度較低,營銷差距較大。”
“全區70%的茶企不做夏秋茶,鮮葉利用率較低,這是我區茶葉發展最大的弱項。”
“企業各自為政,小富即安意識較濃,抱團一體化發展意識不強。”
……
座談會上,區茶葉協會各會員針對茶產業發展情況進行了交流討論,向調研組提出了當前南川茶產業發展面臨的困難問題10余個,為調研組梳理問題清單、撰寫調研報告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
5月12日,區人大常委會對此項工作進行了專題視察,區人大常委會全體組成人員前往興隆鎮合茗園白茶基地、大觀茶葉加工生產線、河圖鎮瑞凱農業公司茶葉基地詳細了解茶葉基地建設、標準化生產、種植加工、市場銷售等情況。
建言助推產業升級
調查研究,既要“把準脈”,更要“開好方”。區人大常委會調研組在深入實地調研、廣泛聽取意見建議的基礎上形成調研報告,針對突出問題提出了意見建議。
5月25日,區十八屆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聽取了區人民政府關于茶葉產業鏈發展情況的報告,常委會組成人員對茶產業發展提出了意見建議。
“要高規格成立茶葉產業鏈發展領導小組,持續統籌推進,重點打造。”
“要充分發揮主管部門和茶葉協會牽頭統籌作用,強化抱團一體化發展意識,政府推動、企業參與。”
“要出臺獎勵政策,帶動更多茶企開展夏秋茶深加工,讓茶葉快速變錢,形成良性循環。”
……
把準脈,開良方,求實效。下一步,區人大常委會將繼續發揮監督作用和代表優勢,持續推動南川茶產業走好綠色、生態、高效的發展路子,為推動南川茶產業高質量發展凝聚更多人大智慧和人大力量,讓茶葉真正成為助農增收的“金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