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維燈
在剛剛舉行的2023年重慶市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南川隆化職業中學校(以下簡稱“隆化職中”)拿下計算機檢測維修與數據恢復等4個一等獎、零部件測繪與CAD成圖技術等10個二等獎、電子電路裝調與應用等9個三等獎。
近5年來,隆化職中已在全國、全市各項技能競賽中拿下45個一等獎、135個二等獎和111個三等獎!近3年來,該校5000余名技術技能型人才就業率達100%!
“我們嚴格貫徹落實黨組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創新‘管煉潤’育人模式,走出了一條中職學校管理育人的新路徑。”隆化職中黨委書記、校長張健說。
提升學生自律意識塑造良好行為習慣
今年1月11日,已是寒假,隆化職中學生科科長張恒卻早早起床,帶上前一天準備好的嶄新棉被和慰問金出了門。
“走趟金山,去看個學生娃兒。”原來,隆化職中開展了“暖冬工程”暖心關愛行動,張恒和其余家訪小組的教師們,要為33名困難學生送去學校的關愛。
關愛不僅體現在“暖冬工程”上。為提升中職學生自律意識和自控能力,隆化職中構建了一套覆蓋全校師生的時空管理框架。“學校建立層層包干責任制,全面實行校級領導承包產業系(部),中層管理干部承包班級,軍事教官承包重點學生,黨員教師承包困難學生,任課教師承包其余學生的管理責任制。”張恒介紹,這樣的管理框架確保將所有教職工都納入德育管理體系,所有學生納進管理范圍,實現人人有人管。
隆化職中還有40名來自青海玉樹的學生在校學習生活。“每個黨員教師都對口幫扶了來自玉樹的學生,我就對口幫扶了4人,隨時關心他們的生活、學習、思想狀況,為他們解決實際困難。”張恒說。
軍事訓練變為常態煉就學生職業素養
“在上不驕,高而不危;制節謹度,滿而不溢……”每天清晨,隆化職中校園里時常能見到一名體格健碩的教師帶領著一群學生誦讀《孝經》《弟子規》等中國傳統文化名篇佳作。
這位教師叫李斌,酷愛中國傳統文化,是隆化職中聘請的52名優秀退役軍人之一,擔任安全保衛服務專業的班主任。
他不僅將軍人令行禁止的干練作風帶進校園,將軍事訓練元素融入學生的培養過程,煉就學生強健體魄和職業素養,還帶領學生們學習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現在很多學生迷戀電子設備、沉迷網絡游戲、不愛運動鍛煉,將來無法適應企業的管理和工作強度。”李斌介紹,學校不僅要求全體學生住校、禁用手機,也把軍事訓練變為常態,達到強健體魄、磨練意志的育人效果。
不少學生家長表示,孩子入學后變化非常大,不玩手機和電子游戲了,還養成了良好的習慣。
“我們與隆化職中合作12年,這里出來的學生吃苦耐勞、踏實肯干,能在短時間里適應崗位要求和工作環境,我們非常滿意。”南川工業園區一家企業的負責人表示,很多企業招工時,都是第一時間與隆化職中聯系。
打造特色化課余活動和校園文化
“昨天那個妹妹又給我打電話了。”
“聊了些啥,她在大學學習生活得還好吧?”
3月22日午間,隆化職中思政課教師屈育霞和學校辦公室主任殷佳美閑聊著。
屈育霞口中的“妹妹”,隆化職中許多人都認識,是2019級幼兒保育專業學生,也曾是一名讓所有老師頭疼不已的“街娃”,以她為首,幾名女生拉幫結派,抽煙、喝酒……
那么,屈育霞又是如何讓“街娃”轉變成好學生,后來還考進了大學呢?
“通過走訪發現,這名女生對自己患病的母親和弟弟非常關心,與在學校的行為判若兩人。”屈育霞由此入手,與該女生促膝長談,鼓勵其說出心中想法并耐心傾聽和引導,“在她的心里,認為進入職中是丟人的,所作所為其實是想引起更多人的關注。”
了解女生的真實想法后,屈育霞一方面鼓勵她參加每天的晨跑、晨讀、歌唱,另一方面為其規劃了兩條路線,“一是努力學習文化知識,爭取考上大學;二是努力學習技術技能,將來就業為母親減輕負擔。”
在屈育霞等老師的鼓勵幫助下,該女生還帶著自己的“姊妹伙”拿下了學校藝術節舞蹈組一等獎。
如今,已在大學生活學習的這名女生,還時常給屈育霞打來電話。
殷佳美介紹,學校通過打造特色化學生課余活動和校園文化,潤物細無聲,實現學生職業精神塑造,扣好學生拔節孕穗期人生的第一粒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