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村民在田地里育秧。記者 黎明 攝
■ 記者 黎明
眼下正是春耕春播時節,3月17日,大觀鎮鐵橋村水稻綠色高質高效栽培技術示范片,10多位村民正在育秧。只見擺在田坎上有一條育秧流水線,從裝泥土、播種子、覆土、噴水,全部采用機器操作,只有放育秧盤和拌營養土才是由人工操作。
記者在現場看到,在育秧播種機的一邊,幾名村民將拌好的營養土不停地送上傳輸帶,機器的另一邊,村民將育秧盤放在流水線上,裝滿營養土的漏斗通過振動將谷種均勻地撒在育秧盤上,接著機器自動依次完成消毒、點種、蓋土、抹平等工序,村民只需要守著流水線,定時添加谷種和營養土即可?!斑@是機械化育秧技術,每小時至少可以裝200盤。”現場負責人劉明金一邊指揮村民放種子一邊介紹。
劉明金介紹,機械化育秧的好處是可以自動調節泥土和種子稀密程度,避免了人工撒播不均勻的情況,保證長出來的秧苗整齊,便于田間管理,還節省了人力和時間。
在一塊水田里,幾位村民將送來的秧盤依次擺放在平整后的水田里。據介紹,這塊田育出的秧苗就可以滿足示范片300多畝水田,以前用人工育秧至少需要30個村民6天時間,現在僅15個村民2天就可完成。
機械化流水作業不僅效率高,還能使秧苗在密度、行距上都達到機械插秧的標準,為隨后的機械插秧、機械收割作好準備。
據了解,今年我區糧食生產目標任務為面積、產量穩定在73.23萬畝、31.02萬噸。大春糧食計劃面積63.3萬畝,其中水稻38.3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