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黎明
近日,冷水關鎮茶園村郁郁蔥蔥的茶山上,茶農們正在采摘春茶。
“去年我采摘茶葉加上賣給茶廠的茶葉,收入2萬多元,今年茶山全面投產了,收入肯定更多。而且茶葉采出來有人收,錢是‘現過現’到手里。”茶園村2組村民羅憲平說。
茶園“托管”茶農增收
2017年,冷水關鎮引進重慶古道茶業有限責任公司,在該鎮茶園村啟動生態茶園項目建設,并成立了茶緣春茶葉種植專業合作社,帶動村民發展茶葉產業。
“通常公司發展產業多會選擇土地流轉的方式進行,而我們是采取把農民變成‘合作伙伴’的方式。”古道茶業負責人夏游郵說,“合伙制”模式即由公司提供技術和資金,農戶提供閑置土地種植茶葉。前3年,采取公司托管的方式請村民進行茶園管護,待3年后茶園投產后交還村民自己管護,公司以高出市場價的價格收購村民鮮葉,這種模式,更加充分調動了村民的積極性。
冷水關鎮農服中心主任李昆說,近年來,冷水關鎮已先后在茶園村、幸福村、平安村種植茶葉近2000畝,目前茶山陸續到達豐產期,今年預計采摘鮮葉10萬公斤。
茶葉產量品質雙提升
公司每發展一畝茶葉,將投入3800元,3年后茶園收益歸村民,公司圖的是什么呢?夏游郵回答,圖的是穩定的鮮葉來源和有保障的茶葉品質。
他說,以前采取土地流轉的方式,村民到基地打工,但茶園并不是村民自己的產業,對茶葉管理當“甩手掌柜”,品質難保障。現在對村民來說,每一棵茶樹都是“搖錢樹”,管護就會更上心。
村民余永淑說,她家有2畝茶樹,而她也長期在茶園務工,同時還負責管護和采收其他外出村民的茶樹,加起來共管護5畝茶山,今年預計收入上萬元。
有了茶葉產量和質量的保障,茶園村今年投用的茶葉加工廠也有了源源不斷的“糧食”,茶廠開動3條生產線,做到加工生產全自動化。
拓寬茶旅融合新路
“我們通過爭取專項資金、鄉村振興示范村項目資金等用于茶葉產業,并在交通、水利等方面進行配套,茶葉種植規模不斷擴大。”李昆介紹。
為了推動茶葉產業發展,近日,該鎮組織部分村社干部和村民,前往四川雅安名山區茶葉基地“取經”。通過了解名山區茶旅融合發展情況后,村民親身體會到,茶產業就是“搖錢樹”。
據介紹,冷水關鎮在擴大茶葉種植規模的同時,正在規劃連接茶園和茶廠的環形步游道以及茶文化體驗區,計劃在茶園周邊種植花木,發展茶文化旅游經濟,托起村民的致富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