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勢而為找準“三農坐標” 乘勢而上打造“農業強區”
區委農業農村工委書記、區農業農村委主任 尹付國
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區農業農村委將以開局就是決戰、起步就是沖刺的狀態主動融入國家戰略,圍繞市委“一號工程”,從新重慶“三農”工作大局中找準坐標,發揚蹈厲之志,推動南川從“農業大區”向“農業強區”大步邁進。
一是篤定爭先之志,爭創農業農村現代化“領先度”。立足區域資源優勢和產業特色,高起點、高標準地創成首批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實現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速和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超越全國、全市平均增速,農產品加工業產值增速超過全市平均增速,力爭農業農村現代化水平領先主城都市區,走在全市前列。
二是鉚足實干之勁,鍛造百億級農業產業鏈“辨識度”。以農業高質量發展為總基調,堅持穩面上、突點上、強特色,龍頭打主力、科技促質效、集群拓能級,構建“一園、兩帶、兩片、三區”空間布局。聚焦“3+2”“一主兩輔”鄉村產業,推動生產供應鏈、精深加工鏈、品牌價值鏈“三鏈同構”,培育塑造“南川米”“南川古樹茶”“南川藍莓”等一批有南川辨識度、重慶影響力、全國知名度的農特品牌,打造“福善德金山紅”國際品牌,力爭特色產業綜合產值突破100億元,建成川渝地區藍莓產業強區、全市優質糧油產業集群領頭區縣。
三是賡續奮進之力,提高廣大農民致富“參與度”。深入推動科技支撐力、改革驅動力、人才聚合力“三力共振”。強力推進數字農業、智慧農業等場景化應用,著力打造“數智鄉村”。有效盤活資源資產,擴面深化“三變”改革,縱深推進“三社”融合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組織。通過興產業、拓就業、促創業,推動農民全方位多渠道增收致富,不斷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四是匯聚齊弩之勢,美化鄉村生產生活“舒適度”。實施基礎設施補短板計劃,提升完備度,一體推進水、電、路、訊、物流“五網”延伸到村入戶。持續整治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全面推進農村廁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深入開展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示范創建30個,發展生態旅游、休閑觀光、民宿產業等,在全市率先建成都市休閑農業示范區,成為中心城區近郊游、周末游和鄉村度假首選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