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川網訊(記者 劉曉娟)辦好民生實事,增進人民福祉。2月13日,記者從區發展改革委獲悉,2023年,我區投資17.5億元,實施19件民生實事,涵蓋教育、醫療、出行、養老、老舊小區改造、城市功能完善、鄉村振興等重點民生領域,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的舉措,讓人民的生活更有品質、更有品位、更有奔頭。
聚焦民生改善
增強群眾獲得感
在今年實施的民生實事中,育幼、教育、就業、醫療、養老、福利保障等熱點民生問題依然是重點。
在教育文化方面,繼續推進落實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雙減”項目,依法依規持續開展校外培訓機構治理工作,加強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作業管理,提升課后服務水平,切實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負擔。繼續推進國家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及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區創建項目,全區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91.5%以上,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鞏固在90%以上,公辦幼兒園在園幼兒占比保持在53%以上;續建道南小學、南川一中、南川三中、水江鎮中心校擴建工程主體施工;完成碧桂園、東方酈景、云溪悅府、九鼎峯境幼兒園裝修工程;完工南川中學等40余所學校維修改造工程;繼續開展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名師課堂”“專遞課堂”“名校網絡課堂”建設。
實施文體惠民項目,向市民免費開放文化館、圖書館、體育場館、基層公共文化服務中心等設施,升級公共文化陣地,舉行全民藝術普及公益講座、展演、展示、培訓等文化活動;放映公益惠民電影2800場,送演出、展覽、講座、培訓輔導等進村220場次;開展區級賽事活動20場次。
在醫療養老方面,實施醫療基礎設施提升工程,持續推進區疾控中心、中醫醫院感染性疾病綜合樓建設。啟動長亭、龔家塘等一批養老服務設施項目。
在促進就業方面,城鎮新增就業項目,舉辦退役軍人招聘會2場,提供就業崗位600個;培育高素質農民800人、農村致富帶頭人50人;幫助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就業,實現全年城鎮新增就業7000人。
同時,我區繼續實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項目,對脫貧人口、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嚴重困難戶參加城鄉居民醫保的個人繳費部分給予資助;在全區各鄉鎮實施產業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實施人才公寓建設工程,竣工龍巖組團人才公寓;龍巖組團新橋長租公寓基礎施工。
強化水電氣保障
不斷提升城市功能
飲用水、電力、燃氣關乎居民生活方方面面。今年,我區圍繞保障和改善民生,在飲用水、電力、燃氣等城市生活要素方面加大投入,不斷提升城市功能。
在供水方面,實施應急水源工程37個,購置物資設備等。公共供水管網漏損治理工程計劃改造智能化水表2萬只。繼續實施城區供水一體化建設項目,擴建鷹巖水處理廠,新增日供水能力8萬立方米,配套建設管網等設施。
在供電方面,實施居民供電設施改造項目,對白鶴大廈、浦江上海城、天之驕俊園、麗景華庭、文化大廈、金易城市花園、黃金海岸等7個小區實施居民配電設施改造。
在供氣方面,實施城市燃氣管道老化更新改造項目,更換小區內庭院老舊燃氣管網96.4千米、燃氣立管36千米、調壓箱344處,改造13.1萬戶室內燃氣橡膠軟管及加裝燃氣安全裝置,配套完成燃氣管溝回填等修復工程。改建皂桷井等9個老舊小區庭院管網9.2千米、燃氣立管2.9千米、居民戶內管線15千米,更換調壓箱、燃氣表、燃氣表箱3539個,安裝報警器、自閉閥6048個。
堅持城鄉協調發展
營造舒適宜居環境
今年,我區將堅持城鄉協調發展,全力以赴改善城鄉基礎設施,加快城市道路及民生項目建設,積極改善城鄉面貌、強化公共服務,著力營造更加舒適優美的人居環境,讓人民群眾擁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
實施城鎮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實施花果小區、回歸園、東方市場二期、南園路片區、河濱南路片區、綦南供電局家屬院片區、郵電局家屬院片區、回收公司家屬院、檢察院家屬院等9個老舊小區改造提升項目。
實施東街片區及半溪河城市更新綜合整治提升項目,包括東街三期、半溪河休閑景觀、百貨公司片區、東街花園、東城花園等城市更新項目。
實施和美鄉村建設項目,包括三泉鎮“龍巖山居”巴蜀美麗庭院建設項目和頭渡鎮美麗宜居示范鄉鎮建設項目。
實施城區道路品質提升工程,改造公安路、南涪路1085米,新建和平支路、廣壩路、濱河東路、濱河西路3360米。
實施農村交通路網提升工程,新建農村生產生活便道100公里;新建農村公路安全護欄100公里;實施“四好農村路”建設100公里。
實施衛生廁所工程,改造城區衛生廁所4個、新建4個;實施農村改廁200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