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科技局努力實現新作為全力創建高新區
——區科技局二〇二二年亮點工作回眸

位于龍巖組團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位于龍巖組團的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配套產業

位于龍巖組團的重慶銀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研發中心示范點

南川高新區空間布局示意圖
黨的二十大明確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市“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推動南川創建國家級高新區,區委十四屆九次全會提出:2023年創建為市級高新區,2026年升級為國家高新區。
為堅決落實區委、區政府的決策部署,區科技局把科技創新作為南川高質量發展的首要選項、首位戰略,把高新區創建作為主目標、主抓手。為2023年成功創建成為市級高新區,科技局狠抓產業能級提升,優化創新資源配置,強化創新主體培育,大力推進硬件建設,各項創建工作取得實效,突現“五新”格局。
工作形成新合力。在區委、區政府高位推動下,組織召開領導小組會2次、區長推進會1次、高創辦會議4次,與各部門形成合力,齊抓各項工作落實。起草《南川區創建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工作方案》《貫徹落實五大目標定位和創建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部分單位任務分工》《2022年南川高新區創建工作系列方案》,明確了創建思路和工作路徑,并按照高新區創建各項量化指標要求,協同各級、各部門合力抓落實,精準施策,倒排工期,打表推進,定期分析研判,13項高新區創建指標基本實現預期。
空間優化新布局。以“科創新區、產業高地、智慧新城”為南川高新區總體定位,高標準編制完成《重慶南川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戰略發展規劃》,科技創新功能協同、產業錯位聯動,整合工業園區龍巖、水江、南平三個組團及中醫藥產業科技園區、商貿物流園區五大板塊,加快構建高新區“一區四組團”空間布局。
產業結構新升級。圍繞高新區“高”“新”特色,立足南川特色和未來產業發展需求,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提升產業發展能級,告別粗放型發展模式,走高質量發展的道路,進一步促使園區產業更加專業化、集聚化,完成《重慶南川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產業發展規劃》編制,將園區產業結構調整為中醫藥大健康產業、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配套產業、綠色裝配式建筑產業和現代服務業“3+1”主導產業體系,為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創新主體新增長。以創建高新區為契機,大力培育創新主體。一是實施科技型企業培育行動。2022年組織45家企業申報高新技術企業,通過備案認定35家,全區高新技術企業達到62家,同比增長72%,創歷史新高;新培育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39家和市級科技型企業94家。二是加大創新平臺建設。2022年,新培育市級企業技術中心、市級中小企業技術研發中心、市級孵化器、區級研究開發中心共19家,截至目前我區各類科技服務機構已達121家;新培育科技企業孵化器3個,可供企業入駐的孵化器、眾創空間面積已達9.5萬平方米。三是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出臺《南川區科技成果轉化實施細則(試行)》,支持企業開展科技成果轉化;設立南川區技術合同登記機站,解決了轄區企業、科研院所無法在當地完成技術合同交易登記的難題;引導企業做好研發投入經費歸集,2022年我區研發投入強度預計接近1.9%,同比增長0.5個百分點;向53家科技型企業發放知識價值信用貸款共計1.16億元,有效緩解科技型企業融資難問題。
硬件建設新進展。高標準規劃建設高新區規劃展覽館,預計2023年7月完工投用,從“3+1”主導產業的代表企業中,篩選超群工業、鋁器時代等8家企業打造研發中心(成果展示中心)示范點,目前已有3家企業完工,在全區重要節點、高速公路T形牌、LED設立高新區宣傳標語19幅,設計安裝高新技術企業標識牌24塊,完成龍巖組團主干道景觀提升改造方案設計,創建氛圍進一步凸顯。
(本組稿件由劉敏采寫,圖片由區科技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