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李崎君
連日來,區應急局持續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盯緊盯牢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加大隱患排查力度,壓緊壓實企業主體責任,認真落實“三個三”(“三個力量”必須到位、“三條措施”必須落實、“三個重點”必須檢查)要求,全力抓好安全生產工作。
“線上+線下”雙監管
近日,區應急局工貿科工作人員來到港富混凝土有限公司,對該公司安全生產情況進行檢查。
“開關、插座、燈都需要安裝防爆的,消防器材、設施也不夠完善。”檢查到發電機房時,工作人員當即對該企業生產中存在風險點提出了整改意見。
對于這樣的督導,企業也表示支持和肯定。“通過檢查才發現我們的安全意識不夠強,很多地方沒做好,接下來,我們會對檢查人員提出的問題進行整改。”該公司總經理張松說。
除了線下檢查,區應急局還堅持每日對直管企業進行“線上問安”:企業主要負責人、安全負責人、安全管理員是否到崗?缺崗原因是什么?每日是否開展安全檢查?有些什么防疫舉措……
區應急局堅持綜合運用視頻監控、在線抽查、現場核查、電話調度等方式開展安全監督,特別是對危化兩重點一重大(危險化工工藝、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工貿四涉一有限一使用(涉爆粉塵、高溫熔融、冶金煤氣、涉氨制冷,有限空間作業,危險化學品使用)及其他易燃易爆重點場所必查,嚴把企業安全生產關口,千方百計確保企業安全生產。
扛好安全生產“第一責任”
每天一早,對于鋁器時代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陳世遠來說,上班第一件事就是進各車間檢查生產安全工作。“早上我會到車間開展安全隱患檢查,下午再會同所有車間主任和生產廠長,對整個廠區進行安全巡查,中途也會不定期到車間抽查,防范各類事故發生。”陳世遠說。
在擠壓車間,陳世遠檢查得尤為仔細,還與各環節操作人員溝通,囑咐注意安全。陳世遠表示,擠壓車間是最容易存在安全風險點的車間,鋁棒加熱爐里有天然氣在燃燒,如果天然氣沒有及時燃燒或者燃燒不充分,可能會產生燃爆,這就需要工作人員在操作過程中細之又細,來不得半點馬虎。
除此之外,擠壓車間產生的噪音、粉塵對人體都是有影響的,為此該公司還為員工發放了防塵口罩、耳塞等勞保用品,在看到個別員工沒有規范佩戴時,陳世遠還會加強員工的教育。
為切實履行好企業“第一責任人”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近段時間以來,我區緊盯高危生產企業、人員密集場所、危大建設工程、道路交通事故易發路段等安全事故風險點,督促“第一責任人”積極主動履職盡責,著力提升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互聯網+”提升監管質效
“1.剪板機腳踏開關防護罩缺失;2.電解作業缺應急噴淋裝置;3.篩分裝置處臨邊無防護……”區應急局工貿科工作人員王智打開執法終端上的“互聯網+執法”系統,將現場檢查情況和圖像材料直接錄入系統,一份規范的現場檢查記錄和責令限期整改指令書快速生成,現場便將紙質文書出具給了企業。
這樣便捷高效的執法,得益于互聯網+執法系統的使用。今年初,區應急局積極推廣應用“互聯網+執法”系統,極大提升了執法效率的同時,還有力推動了執法工作規范化、精準化。
記者在該局工貿科看到,現場檢查方案、現場檢查記錄、責令限期整改指令書、行政處罰決定書,每一次檢查的全流程檔案資料規范有序。王智表示,“互聯網+執法”系統不僅細化了檢查事項和內容,還有法律法規、規章標準數據庫,可對照檢查事項具體內容一一對應檢查,發現了問題和違法行為直接引用對應的法律法規依據。系統實現執法全流程管理,從首次現場檢查到最后的整改復查,中間涉及的法律程序一個不落,到期沒有復查還會預警提醒,形成執法整改閉環。
截至目前,我區開展“互聯網+執法”255次,出具現場處理措施決定書73份,責令限期整改指令書124份,復查意見書115份,整改隱患問題708個。
據了解,該局將全面推進執法系統使用,推進“互聯網+執法”向基層鄉鎮延伸,建立健全執法系統運行、使用、考核等管理規定,確保凡是執法區域務必100%使用,凡是執法行為務必100%使用上線。